2.如何“从供给侧着力实现新跃升”?
习近平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了一个权威的定义: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比如,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但一些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却还依赖进口。再比如,很多消费者把钱花在出境购物、“海淘”上,甚至连马桶盖都要在国外抢购。
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具体的举措则是,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3.如何“拿新状态贯彻落实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二是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三是要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四是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这四点,正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给出了新发展理念成为普遍实践的路径。
在当前环境下,领导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需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领导干部要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一次国际论坛中,科学家选出2015年十大新兴科技榜单,燃料电池汽车、新一代机器人、精确基因工程技术等入选,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维、专业的判断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怎么能“弄潮儿向潮头立”?
对于干部,习近平在会上还讲了一句让人感慨良多的话,“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干事创业、实现中国梦,要让领导干部肯干敢干愿干,再次开创“激情燃烧的年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