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和掌握马克思本人的理论(2)

要尊重和掌握马克思本人的理论(2)

摘要:记得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在他的巨著《大哲学家》开篇第一章“关于人类的大人物”中就指出:大人物的出现,是世界的一个突破,能折射出一个时代。大人物的贡献和功绩是无法准确测量的。大人物把我们从狭隘的天地中解放出来,使我们了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并且扩大我们的生存范围。

很多研究者的书名和标题就很骇人听闻:《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马克思何时成为马克思——马克思哲学综合创新起点新探》。世界上还没有见过这样的课题《孔子何时成为孔子?》《黑格尔何时成为黑格尔?》怎么马克思研究者提出和研究了这样的课题?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断定马克思学说中有着与其根本学说不一致的东西?而这恰恰是需要证明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极少出现甚至不曾有过的现象。问题和提法就表现了研究者的轻薄和刻薄,对马克思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和严肃的态度。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会有发展有变化,但说曾有与其本质学说格格不入的思想则几乎不可能。如果有,相信马克思也会作出说明和检讨。说马克思有与马克思主义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理解,证明它根本是不可能的。同样也不能把其他人的观点说成是马克思的而任意增加进来,说他人的观点与马克思一致也都必须首先进行证明而不能直接拿来当作论据。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应当以马克思的哲学著作为依据,任何人的哲学观点应当以他自己的哲学著作为依据,任何人所理解的马克思都不等于马克思本身,任何人所谈的马克思只能是他自己眼中的马克思,是他对马克思的理解、最多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参考和中介,不能把中介更不能把中介的中介阐释的对象当作对象本身,更不能作为神圣标准。特别是当中介对于对象作出批判性否定性的阐释和颠覆性的逆势解构时更应当这样,必须越过中介而直接研究对象本身。让事实说话,让对象本身说话,而不是拿中介的标准作为标准,中介似乎天然地有着越俎代庖的冲动和自我膨胀的可能。马克思早就从方法论上指出过中介的特点和依赖中介的危险性:归根到底,这个中项对于两极本身来说总是表现为片面的较高次方的东西,因为最初在两极间起媒介作用的运动或关系,按照辩证法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即这种关系表现为它自己的媒介,表现为主体,两极只是这个主体的要素,它扬弃这两极的独立的存在,以便通过这两极的扬弃本身来把自己确立为唯一独立的东西。在宗教领域内也是这样,耶稣,即上帝与人之间的媒介——两者之间的单纯流通工具——变成了二者的统一体,变成了神人,而且作为神人变得比上帝更重要;圣徒比耶稣更重要;牧师比圣徒更重要。(295/46上)

马克思指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警惕的社会历史事实和理论现象。古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中,商业是工业和农业的中介,但它却成了高于二者的东西;现代社会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中介,但它成了高于二者的东西而兴风作浪为害世界,近年发生的虚拟资本本应服务于实体资本而最终却造成世界金融危机也又一次证明了马克思论断的正确性深刻性。社会生活中同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对一切中介应当有一种必要的怀疑和警惕而不应盲从。任何人都有权利研究和阐释马克思,我们也尊重任何人的见解,但我们更应当尊重马克思,不能用别人的观点来代替马克思的观点。对于马克思这样的思想巨人,应该虔敬虚心地尊重他,认真阅读和理解他的著作,才有可能对他那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略知一二,轮不到我们对马克思指手划脚说三道四,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地说他这个观点“不成熟”,那个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这都是不尊重马克思从而排斥马克思的表现,得出的只能是缺乏马克思、排斥马克思、反对马克思的理论。“要成为某种东西的有意识的部分,就要有意识地参与他们的事情。要成为某种东西的有意识的部分,就要有意识地去掌握它的某一部分,有意识地参加这一部分”。(392/1)说真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多,但真正认真地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的人并不多。清人赵翼有一首论诗的诗说得好:“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许多人对马克思的理解往往是望文生义天马行空地乱发挥,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地想当然,许许多多关于马克思学说的来源、历史、原理、观点甚至事实等并不一定能经得起推敲。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被人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可能不是一回事。我们研究马克思和任何思想家都应该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马克思在世时就发现了人们对他学说的误解,他那关于“我只知道一点,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悲叹决不是一种黑色幽默,而是表达了他深深的无奈和沉重的担忧,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在苏联东欧发生巨变、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时期,在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处于巨大变革和深刻调整的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自然而又必然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肩上,我们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来,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推向新的胜利。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