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绍】
杭州一炒货店因用“最”字广告被罚20万引热议
杭州一家知名炒货店因用了“最”字做广告,结果被认定违反新版《广告法》,或将面临20万元处罚。炒货店主12日向媒体投诉,结果引发社会热议,有的认为处罚过重,有的则认为有法必依。
据悉,被处罚的炒货店经营已超过20年,在杭州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炒货店的经营者方某介绍,因选用了优质原料,对自家的商品有十足的信心,于是他在食品包装袋、店门口喷绘上等多处标有“杭州最好的炒货店铺”、“杭州最优秀的炒货店”等带有最高级修饰的宣传。
两个多月前,杭州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山所接到举报,开始介入调查。经调查核实,市场监管部门认为该炒货店的行为,确实违反了201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广告法》。
《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第五十七条规定,若有违反上述第九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1月8日,店主方某收到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根据《广告法》规定,店主方某将面临20万元罚款。
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山所相关负责人表示,20万元处罚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于法,该店确实进行了违反《广告法》的宣传;于理,“最好”、“最优”等形容词将消费者置于“被表态”的位置,不合情理;但于情,鉴于该店主积极配合整改,因此决定采用最低处罚。
对于处罚结果,经常光顾该店的顾客为方某“喊冤”,毕竟20万元的处罚对一家炒货店来说显得有点重了。一位顾客认为,法律首先是保护公民权益不受损伤的,法理之外,还要顾及到人情实际。如果方某态度恶劣,那么依法惩处并无不妥,但这样的小炒货店,真要祭出这样的“大棒”吗?
方某自己表示,自己若知道有相关法律规定,绝不会越这条“红线”。被下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他已将所有涉嫌违法宣传的宣传物进行了整改。
杭州天册律师事务所姚小娟律师认为,新版《广告法》实施后对许多细则做了修改,因此经营者进行宣传前有必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了解。虽然20万元罚款对一般经营者来说并不是小数目,但若真的有违法情况也应依法执行。同时,她认为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应考虑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她也提醒其他经营者应引起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山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处罚将进行听证,最终处罚结果会在听证后确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