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到增进人民福祉上

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到增进人民福祉上

发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共享提供物质基础。共享才是发展的初衷和目的。只有破解共享路上的拦路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科学的指南。其中,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核心价值,即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小康,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需着力解决现实问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人民收入普遍增长,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民生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我国已经成功迈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应当看到,与经济高速增长相比,共享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不少短板,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社会民生领域所积累的一系列问题、矛盾开始凸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收入差距问题。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9,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标准。这虽不能完全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情况,但基本能够说明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还比较大,而由财产占有上的差别形成的收入差距更为突出。

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日趋完善,但不可否认,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流动性与可持续性问题依然明显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滞后。截至2014年底,全国还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急需脱贫。

教育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强国之基。当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全覆盖,但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而教育质量也从源头上影响了就业的水平,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成为困扰就业最主要的问题。

公共服务问题。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存在不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并不是同等地享有公共服务,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比较明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