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央党校报刊社主办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中国经济发展突破点论坛”于2016年1月9日在中央党校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研究室、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浙江省衢州市等部委、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了论坛。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等领导出席论坛。论坛先后由中央党校报刊社总编辑钟国兴、社长许宝健、副总编辑杨英杰主持。本报选登部分嘉宾发言摘要。
把握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罗宗毅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做出的重大判断。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交织叠加,相互掣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做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做出前瞻性安排,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开出了药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走出当前困境,走向良性循环,必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在适应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提出了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的行动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快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守住民生的底线。透过中央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以及2016年五大具体任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增长点和突破点所在。如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到经济发展突破点,需要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也需要我们千百万在市场经济中奋力拼搏的弄潮儿——企业家的努力奉献,这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