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球覆盖述评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球覆盖述评

原题:大格局 大手笔 大胸怀

一元复始,岁序更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又一次扬帆起航,满载而归。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伊朗的国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中东之行是习近平2016年首次出访,也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足迹实现全球覆盖。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手笔布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个承前启后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开——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成形,中国加快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蹄疾而步稳”。3年多来,跟着习近平的出访足迹,中国外交布局清晰可见。出访20次,累计138天,行程近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行近10圈,足迹遍布各大洲。同时,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纷纷来华访问,握手中南海。

大国是关键,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周边是首要,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多边是重要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中国外交延续着基本的布局框架,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在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中所展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将传承与超越、战略与策略、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有机统一,开局、布局,呈现负责任的大智慧。

有步骤,有章法;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有以简驭繁的策略运筹;捍卫利益正气凛然,对待朋友情深义重;该担责任坚决担当,外交风云舍我其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路走来,始终秉持。国际舆论借拿破仑“沉睡的狮子”断言:中国已经醒了,而习近平正肩负着带领全面苏醒的中国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合作共赢

“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大国是关键。

俄罗斯是大国,又是中国最大的邻国。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展开他履新后的首次出访,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布局从此拉开序幕。中国外交顶层设计层层铺展,令世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抵达莫斯科首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全程陪同,历时8小时。2014年2月,新春佳节之际,习近平不远万里前往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同俄罗斯人民分享喜悦。”一语道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2015年5月,习近平再次来到莫斯科。红场大阅兵,普京在庆典上讲话,称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3年多来,俄罗斯是习近平留下出访足迹最多的国家。两个携手走向伟大复兴的大国,迎来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共同繁荣的新路。

美国是大国,中国如何与之相处?

历史曾经一再重复大国崛起的怪圈,古希腊学者断言的“修昔底德陷阱”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德国学者沃尔夫冈·希恩甚至在专著中预言,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中美可能滑向一场“新冷战”。

然而,中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展开的高瞻远瞩的思考,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伊朗核问题等诸多重大领域合作的事实及其所彰显的引领作用,有力地驳斥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论调。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习近平关于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显示了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历史使命的担当。

2013年,庄园会晤。两国元首以政治担当和智慧,达成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2014年,瀛台夜话。习近平放眼长远:“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2015年,白宫秋叙。双方重申继续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当然,这一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习近平以蕴含中国智慧的哲学思维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政治远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是表示。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美中加强各层面交往,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完全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要坚持正确方向,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积水成渊、积土成山。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为大国和平相处、人类共同发展探寻新路,这种努力既惠及当下,也必将泽被后世。

大国集中的大洲,是创造西方文明的欧洲。

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欧合作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3次到访欧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4年3月,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此访开创了中国外交史的诸多第一: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荷兰,首次到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到访欧盟总部,充分显示出新形势下中国对欧洲的高度重视。

2015年10月,习近平专程飞赴伦敦,英国王室用皇家马车将习近平主席夫妇请入白金汉宫。紧接着,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先后来到中国。中欧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外交亮点纷呈、目不暇接。

中欧从未如此接近。中欧史新一页,中欧梦大篇章,正徐徐展开。

习近平推动中俄、中美、中欧关系取得新进展,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为当今国际关系体系增加了迫切需要的稳定性。3年多来的中国外交实践形成了一套闪耀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之光的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既为中国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又为国际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