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社会性质是节约之源
在谈及总体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而造成的节约时,马克思指出,“生产条件的节约(这是大规模生产的特征)本质上是这样产生的:这些条件是作为社会劳动的条件,社会结合的劳动的条件,因而作为劳动的社会条件执行职能的。”
在谈及对生产废料的利用时,马克思指出,这一类节约也是大规模社会劳动的结果。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种废料,只有作为共同生产的废料,因而只有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废料,才对生产过程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才仍然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在谈及由于流通时间的缩短以及产业的向前发展所造成的不变资本的节约时,马克思也有同样的论述。
资本主义引起不变资本浪费
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对不变资本的节约不是资本引起的,而是劳动的社会性质带来的,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对不变资本的浪费就是资本主义本身所引起的。
一方面,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而价值本身只有量的差别,这就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是永无止境的。市场构不成对生产的限制,只有利润才成为生产的界限,“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
另一方面,工人的工资水平却被限制在劳动力价值的范围内,消费能力无法跟上生产不断扩大的趋势。由此,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与经济危机,从浪费的角度看,生产的相对过剩其实就是对已耗费劳动物化为不变资本的废弃与浪费。例如在危机期间大量固定资本的闲置,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又使得这样的废弃与浪费也具有周期性特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