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

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

2.当前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近些年来,我国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以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技术、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如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中国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移动通讯产业链条和通信网络。在能源领域,水力发电、超超临界发电等一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和装机容量也已走到世界前列。在轨道交通领域,高速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提高较快,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有四家为中国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企业的基因测序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模式。

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近2500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看,多数企业已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超过2/3的企业“高管有清晰的创新战略”,2008-2014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大学以上学历员工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产业的创新发展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困难,企业创新的意愿、能力和环境尚有待改善。上述调查同时显示,从创新意愿看,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家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在“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的意愿上,2014年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11个和8个百分点。从创新能力看,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仍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从创新环境看,目前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企业创新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自有资金达到91%,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然不畅通。

麦肯锡2015年7月的研究显示,虽然中国已具备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潜力,但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有所减少。1990—2010年,代表广义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40%—48%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近五年,创新仅贡献了30%的增长。从现在起到2025年,为了将年增长率维持在5.5%-6.5%的水平,至少需要让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达到35%-50%。

从专利指标来衡量,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专利的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中国企业共申请了26472项欧洲专利,占全部欧洲专利申请数的9%,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而且,中国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数字通信领域等少数领域,仅华为和中兴通讯两家公司就占据了申请总量的70%。

从科技成果转化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尚未建立起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一方面,许多科技成果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缺乏先进适用技术。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科研机构和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不足;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科研人员缺乏创新成果转化的动力;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功能不能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从创新体制和政策上看,既存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也存在政府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问题。一方面,科技资源的分配方式和配置机制存在典型的政府部门主导的特点,科技资源分散封闭,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科研短期行为严重,绩效管理亟待加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准入和竞争存在或明或暗的不公平,要素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成本,近些年资源能源、房地产、金融行业的整体收益率普遍高于实体经济部门,导致实体经济部门的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严重流失,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