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作用的核心任务
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的作用,需要找准中华文化与当代中国建设事业之间的“接口”,通过这种“接口”,连通传统与现代,让中华文化中有助于创新创造的一切因素充分地流注、融贯于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一个重要“接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铸魂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塑造并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追求、信念信仰和精神动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创造活力,影响着不同层面的创造活力能否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仅有其产生的实践根源、时代根源、理论根源,也有其民族文化根源。这个民族文化根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要同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契合,同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也要同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因此,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不是人为的嫁接,而是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深深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才能通过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脉而流注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各个方面,转化为现实而具体的创造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作用的核心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发挥中华文化的滋养作用。一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中获得滋养。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它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二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跨越时空、折射时代精神的智慧和财富中获取滋养。像“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言必信,行必果”、“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思想和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既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贯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汲取滋养。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总之,就是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