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的作用

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的作用

 核心要点:

■ 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力伟大明证的中华文化,也是滋养我们这个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创造、新进步的重要源泉。之所以称之为“源泉”,在于中华文化中内含着可以转化、生成为或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当下创造力的文化因素,在于这种文化因素极大丰富,恰如有源之水,汩汩不绝。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仅有其产生的实践根源、时代根源、理论根源,也有其民族文化根源。这个民族文化根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要同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契合,同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也要同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 弘扬中华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着创新;不是要简单地给传统穿上新装,或给今人套上传统的古装,而是要激活传统,推陈出新。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已有的历史文化照搬于当下,而是要努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中华文化作为一种既有的文化成果,存在于哪里?从中转化什么?向哪里转化、怎样转化?全赖我们有没有、有怎样的主体性。我们所应当确立的文化发展的主体性,表现为自觉的当下意识、清晰的文化愿景、明确的择用尺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一个民族的创新发展总是和文化创造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下的中国,要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让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强大动力,让创造活力的持续迸发成为发展进程中的常态,就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的作用。

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智慧结晶,也是滋养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人的创造。这种创造物一经形成,便反过来发挥着塑造人的作用,影响着人面向未来的新探索与新创造。恩格斯曾说:“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859页)人类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过程,就是在已有文化成就基础上进行新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文化成就作为人类经由反复实践而获得和积淀的经验与智慧、作为认识新事物的思维图式、作为“文明的工具”,换言之,作为人的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构成因素,直接参与到新的创造活动之中,成为新的创造活动的前提、基础和内在部分。20世纪后半期以来,文化在各国发展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文化上发力、从文化中借力,越来越成为各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是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的民族。无论文明开化之早、声名文物之盛,还是文脉承传之久、文德惠泽之远,中华文化都卓然于史,创造性地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力伟大明证的中华文化,也是滋养我们这个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创造、新进步的重要源泉。之所以称之为“源泉”,在于中华文化中内含着可以转化、生成为或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当下创造力的文化因素,在于这种文化因素极大丰富,恰如有源之水,汩汩不绝。中华文化这种创造力源泉的作用至少体现在:其一,提供新创造必需的思想材料。中华文化中的许多思想成果,有的体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探索的过程中所体认到的必循之理,或为我们从不同角度积累了阶段性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在探索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进程中能够“接力前行”的历史基础。其二,增进新创造必需的自我确信。自信心与创造力相互砥砺、相互增益。一个对自己的历史创造和文化成果漠视不见、羞于提及甚至肆意污损的民族,不可能形成支撑其前行的应有自信;一个没有强大自信心而时常处于自我怀疑中的民族,不可能在开拓进取中攀上创造的高峰。对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长期立于潮头的中华文化具有足够了解、给以充分尊重,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重要体现,也是增进我们的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其三,蕴含新创造必需的精神条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其中所蕴含的许多社会理想、所弘扬的人生追求、所崇尚的精神气质,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穷变通久、责任担当、百折不回、当仁不让于师,以及强调“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主张与日俱新、与时偕行,等等,至今仍然是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向上和创新创造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挖掘阐扬,用以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其四,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创新元素。体现着中华文化深邃博大精神内涵的语言文字、经典文献、艺术形式、故事传说、人物形象、人文遗迹、历史符号等,都是我们当下培育新的文化形式、文化作品、文化业态应当而且可以用活的文化元素。无论从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振兴实践,还是从国际文化产业领域对中华文化资源的高度关注与精心借用,都可以看到极富创造性的鲜活例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