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源自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引发各方关注。
“虽然增速有变化,但是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徐绍史说。从主要宏观调控指标看,中国经济体现在“四个稳”。一是经济增速比较平稳。2015年GDP增长6.9%,符合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速在7%左右的区间。二是就业保持稳定。2015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1000万,实际上完成了1312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不高,就业比较稳定。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已经缩小到2.73。四是物价涨幅平稳。CPI全年上涨只有1.4%,属于温和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徐绍史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特别是商事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激活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家。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双创”以及各种孵化器、创新基地发展迅速,并与“众创众包众筹众扶”形成了完整体系,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为新动能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孕育成为新的经济动能。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接近4万亿元,增长了33.3%。
四是对外开放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将近150亿美元,增长了18.2%。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的空间。
信心源自供给侧改革释放的红利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五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徐绍史说。 徐绍史指出,去产能方面,准备先从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入手,因为钢铁和煤炭产能过剩的情况比较突出。去库存方面,关键还是房地产库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去杠杆方面,主要是企业的杠杆,从金融系统一直到企业,都会稳妥地进行处置。降成本方面,现已在调查制定方案,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合理的收费、其他一些过重的企业负担,都要降下来。补短板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大投资的力度来补短板,促进结构的调整。
供给侧改革将为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带来新的红利。“我们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通过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徐绍史强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