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大力弘扬特区精神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理论网:大力弘扬特区精神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40多年来,经济特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特区精神发轫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又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特区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我国民营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角色定位从初期的“必要补充”逐渐成长为“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再蜕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其坚定稳健的发展轨迹始终与改革开放步伐同频共振。

2025年2月17日,在中国经济巨轮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心无旁骛谋发展的“定心丸”。当前,必须高高扬起特区精神风帆,引领民营企业向“新”而行、向“高”攀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一、以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敢闯敢试是特区精神的第一要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敢闯敢试并非毫无章法的盲闯,而是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前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勇于破除旧观念、旧体制的藩篱和条条框框的约束,敢于触碰“盲区”,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思想破冰寻求发展突围,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品格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精神,也体现了勇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密集发声、精心部署,从出台民营经济31条措施、28条举措,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省级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再到推进中国首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立法进程,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细化、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撑腰鼓劲”的政策体系和组织保障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重由79.4%提高至92%以上。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不仅反映在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质量的提升上。中国民营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2%,总数达42万多家。近年民营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一些企业已经成长为全球行业领先的链主企业、领军企业。如耀眼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呈现出强劲的出口势头,其中超过一半的贡献来自民营企业。

展望未来,因循守旧注定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必定错失良机。必须一如既往敢闯敢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除障碍、破藩篱、优机制、增动能,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一要激活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准入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破除“隐形壁垒”,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做到“非禁即入”,破除要素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所有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着力优化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两新”以及国家科技项目、重要应用场景建设的长效机制,敢于让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挑大梁。推动形成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错位竞争、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二要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对民营企业急难愁盼事项进行“清单式”梳理。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用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以更多可感可及的助企惠企政策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更有信心、更加顺心、更感舒心。

三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敢于对侵害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亮剑,拿出雷霆手段依法依规清除此类“毒瘤”,让民营企业家拥有稳稳的安全感,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敢为人先是特区精神的内核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新基因深深融入经济特区的血脉,是经济特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民营企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创新是驱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变量。民营企业唯有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开拓进取,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发力,以创新求变打开发展新天地,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展现担当,才能突破“低端锁定”陷阱,持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有效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升级加速的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布局新赛道、新产业,为更高水平的创新驱动和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同比增长4.78%,平均研发强度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4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总数同比增长7.4%,在关键技术来源方面,96.3%的企业选择自主开发与研制。2024年,我国专利授权排名前10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席,华为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的企业。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5%。目前,我国每10个新开发的产品中,就有8个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生物医药、6G等领域都取得重要突破,一批优秀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我国从“技术模仿者”迈向“全球创新策源地”,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关键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快重构,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滩布局科技前沿地带。一要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制度保障、资源供给、协同创新和政策扶持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创新支持体系,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架桥铺路”。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涌现。二要强化科技源头供给,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鼓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相融、无缝对接,引领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让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破解科技、市场“两张皮”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协同模式,稳步提升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三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创新生态,深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打好“组合拳”,精心呵护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激励民企向“新”攀登。

三、以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埋头苦干是特区精神的深厚底色。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一个个丰硕成果”。埋头苦干绝非蛮干盲干,而是不搞争论的政治智慧,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维,是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其实质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是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奋斗一步步干出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始终秉持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们通过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和规则,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日益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全球市场的大海中“踏浪前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民营企业超越外资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2014—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快速增长,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4.5%增长至55.5%。据《2024年度中国“出海”全球化企业实力排行榜TOP50》,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七家,而在排名前五十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近80%。民营企业“出海”不仅数量再创新高,而且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持续攀升,正呈现从“产品出海”“产能出海”向“品牌出海”的可喜转变。2024年,我国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成为“出海”热点。民营企业还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斐然。

当前,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上升,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多,给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诸多挑战。民营企业弘扬和传承特区精神,继续发挥开拓国际市场、抢抓海外订单的“冲锋队”作用,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一如既往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敏锐把握时与势,深刻洞察危与机,在全球经济大海中弄潮搏浪,勇毅向前。对标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机遇,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与核心竞争力,努力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培育,提升民营企业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深化本土化战略,尊重当地习俗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以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美誉度。

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着力聚焦当前外贸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堵点、痛点,精准有效施策,多措并举增强制度韧性,为民营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的“扬帆出海”模式转型构建全方位护航体系。搭建全球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技术标准、营销网络等要素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应对外部风险,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强化企业境外参展办展支持等,助力民营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本文系2024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24〕30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性研究”和2024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网络圈群’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治理研究”(2024GXJK0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华丽,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五邑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