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与“三大纲领”的逻辑关联(2)

“四个全面”与“三大纲领”的逻辑关联(2)

“三大纲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科学体系,要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如果说“四个全面”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和总方略,“三大纲领”就是“四个全面”在相关领域的战略展开和路线图。“三大纲领”指明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路径和实现途径,其中每一个纲领又是各自领域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三大纲领”也要一体落实。事实上,《建议》充分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既贯穿着发展的主题,也贯穿着改革的精神、法治的要求。比如,《建议》提出的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六条原则,其中第三、四条分别是“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建议》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实际上也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因为改革的本质是创新;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更是凸显了法治的要求。因此,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把“三大纲领”结合起来,在理解上融会贯通,在工作中一体落实,防止顾此失彼。

“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精髓所在,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在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

《建议》的内容很丰富,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其灵魂和主线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亮点和新意也是这“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议》的精髓所在,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拓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首要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挑战、遍布荆棘。为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然而事实表明,实现发展不容易,实现科学发展同样不容易。“五大发展理念”正是针对依然制约我国科学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提出来的,而且在理论阐述上更透彻全面,在工作部署上更务实有力。

比如,把创新发展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作出篇幅最大、分量最重的论述和部署,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凸显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对创新的极度重视;在协调发展中,提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丰富了协调发展的内涵;把绿色发展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单列出来,提出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使之内涵得到充实、层次得到提升;在开放发展中不仅坚持了过去我们对外开放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而且增加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新的内容,视野宽广、体现担当;把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收结并强调“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彰显了我们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我们必须把它付诸行动、付诸实践,使之开花结果、利国惠民。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网,2015年11月03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