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针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刘永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不久,中央紧接着就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新的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深刻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发出了动员令。李克强总理从贫困地区不断增长的有效投资需求、资源要素供给、消费需求带来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空间,深刻阐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意义,对“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部署,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确保,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解决好四个问题。一个目标就是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两个确保就是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六个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就是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个问题就是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记者: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即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您能给我们谈谈《决定》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吗?
刘永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规定了“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吹响了总攻贫困的号角。《决定》的突出内容,是提出了“四个明确”的要求。
目标明确。《决定》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途径明确。《决定》明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提出了十条要求: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政策明确。出台了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打出政策组合拳,加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力度,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大力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明确。《决定》系统明确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加强中央对省区市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考核,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记者:最后,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下一步的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哪些重点任务?
刘永富:大政方针已确定,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抓落实。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好头起好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贫困县早日摘帽,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建设五个平台。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扎扎实实组织好建档立卡“回头看”,提高数据质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真扶贫问题。二是组建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在省一级设立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筹集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三是建设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以扶贫规划和重大项目为引领,以县为单位,整合财政、金融、社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四是建设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做强基层工作平台,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户到人。五是建立社会扶贫对接平台。建设社会扶贫信息网,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扶贫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建立完善三个机制。一是完善考核机制。中央将出台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指导地方完善对贫困县的考核办法,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对贫困人口、贫困县和贫困村的退出,国家将制定指导意见,明确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质量,具体由省里组织实施。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邀请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相关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开展七大行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推进行业扶贫工作。教育扶贫行动,提高贫困群众的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健康扶贫行动,提高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产生活能力,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金融扶贫行动,努力解决贫困户、合作组织、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支持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同时支持地方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交通扶贫行动,出台特惠政策举措,支持贫困地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重点帮助贫困村全面解决通村路、村组路硬化问题;劳务协作对接行动,鼓励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提供后续配套服务,促进贫困人口通过转移就业脱贫;百县万村行动,组织中央企业帮扶革命老区1万个贫困村,解决水电路等问题,实现率先脱贫;“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万家以上民营企业与万个以上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不脱贫不脱钩。
推进十项工程。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的原则,组织实施10项精准扶贫工程:整村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小额信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构树扶贫工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工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