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能够带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一带一路”战略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和他国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因此也是一个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
首先,“一带一路”践行和平崛起的理念。在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出于自身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国际合作与共赢模式的新探索。“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共同发展,本身就是践行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正确选择,也更好地诠释和传播了这种价值理念。目前,亚洲仍有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建设资金相对短缺。为此,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多、国民储蓄率高,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通过主导建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接双方供求,在促进本国部分产业转移、谋求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全面提升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缓解沿线国家储蓄与贸易“双缺口”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改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技术水平,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是试图借此进行对外政治经济和军事扩张,而是希望与沿线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现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带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价值所在,充分彰显了中国勇于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因而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其次,“一带一路”展示开放包容的形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要求下,对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包容性发展的国际合作模式的新探索。
这种开放格局和合作模式,从国内讲就是要实现由“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转变,注重“走出去”,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就是要在继续面向亚太地区开放的同时,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开放与发展;就是要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从国际合作模式讲,就是要共同打造开放型的经济格局,建设互信、包容、共赢的国际合作关系,以开放包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不是国际性组织,也不谋求建立超国家机构,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它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打破了领土纠纷、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差异等合作障碍。既让沿线任何有合作意愿的国家自愿平等地参与进来,成为该战略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商、共建、共享经济发展之路,也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