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用工荒”,先解“权利荒”

破解“用工荒”,先解“权利荒”

大年初七,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回到城市,开始假日后第一天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却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2月16日 新华社)

节后一上班,很多人便开始抱怨与吐槽,不是发泄对工作的不满,而是诉说生活的不便:早起出门买个早点,却发现找不到地方买;在家看电视不想出门叫个外卖,却发现送外卖的店家寥寥无几;嫌家里脏兮兮想找个钟点工打理一下,似乎也成了难事……

以前是“一部手机在手,吃喝玩乐全有”,节后这日子,则近乎回归原始状态,那些早已对“城市便利生活”形成依赖的人们,一下子的确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

这样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而是一种常态。每年春节前后,外来务工人员“空岗”的事情便会发生,这个时候的“用工荒”,不过是每年都在重复的剧本罢了。

似乎也只有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才会想起那些不起眼但又不可或缺的职业,因为他们的空岗,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烦恼。但这样短期的关注,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而其带给公众生活的不便,也会循环往复。

发生这样的现象,其实在情理之中。毕竟,权利与责任是对应的,享有多大的权利便承担多大的责任。对于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他们的权利是逼仄的,那么谈他们的责任则是奢侈的,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白领、公务员等群体一样,假期一结束就回来上班,因为他们并不像白领、公务员等群体一样,享受到足够多的权利。

这就是说,“用工荒”的本质问题,说到底还是“权利荒”的问题。从我们周围就不难发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上班,虽然工资不一定比白领、公务员低,但没有必要的五险一金,也没有足够的休息休假权。

除此之外,在户籍管理、子女上学、住房、职业技能教育等社会“公共产品”上,外来务工人员也往往会遭遇不公平的对待。这一切因素,致使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里没有归属感,也间接导致“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

对于节后城市的“用工荒”,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返程”,很可能得到缓解,但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对政府部门而言,应将“用工荒”作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契机和动力,改革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和市民基本同等的待遇,也就是赋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权利。

可以说,只有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里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与获得感,春节前后“用工荒”的现象才会得到缓解。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