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抓好社会主义的三大环节中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明,搞好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搞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这一公有制度,必须紧抓共同富裕的原则。这三大环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规定。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与中国经济社会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把公有制称作社会所有制,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要实行单一的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我国是在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还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只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共同发展。其实,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有说明: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产品,才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划分。要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剥削,需要生产力高度发展。恩格斯提出:“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又说:“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消除私有制。”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由于生产力的落后,还不能完全消灭私有制经济制度,只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但恩格斯讲的是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情况,即一个国家在生产力很落后的情况下是不能消灭私有制的。没有考虑过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保留私有制经济的事情。我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提出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诸多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和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诸多重要理论成果。他举出了八项理论成果。这是例举,不是全部成果的概括。
我国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既是服从于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要把握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本质论,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判断改革与发展以及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条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即在我国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需要经历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最后达到高级阶段,即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按照宪法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区别开来,前者只以公有制为基础,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后者则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相结合的理论;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统一与并重论,即初次分配既重视效率,也重视公平,再分配更重视公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统一论,即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条件;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形成系统的体系,但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还会出现新的理论。理论创新是创建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