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流动,东中西联动进行中
“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实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古老母亲河的又一重要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期许已经结出不少沉甸甸的果实。
城市定位更加清晰。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一个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通关一体化加速推进。2014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12个直属海关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2015年10月16日,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全面启动。据测算,一体化后,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时间仅需约一个工作日,成本减少约一半。
流域内合作不断深化。2015年10月,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省市共同签署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沿线省市将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服务,提升旅游质量,共建黄金旅游区域。
改革辐射带动效应凸显。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探索渐趋深入,以上海带动长江全流域发展、以武汉带动中游、以重庆带动上游的格局初显峥嵘。据统计,2015年前8个月,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的境外投资项目中,一半以上来自长江流域的企业,辐射效应明显。
人、财、物转移更顺畅。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东风,湖北等沿江中部省份与上海等地一样,成为企业投资的乐土。2015年湖北与央企召开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取得投资总额6000多亿元的佳绩。
市场、开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素流动起来了,经济的活力自然就容易加速迸发出来。2015年,重庆、贵州、江西的GDP增速均超过9%,湖北、云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6省则都在8%及以上。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