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自2015年入秋以来,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价格普遍下降15%—20%,最高跌幅达30%,出现了“粮食丰收,粮价大跌,农民收入直线下降”的反常情况。“谷贱伤农”,低收入农民雪上加霜,很多粮农为此忧心如焚。粮食虽不值钱,但用于粮食种植的种子、农药、化肥及灌溉等成本却仍在增加。种粮得不偿失,肯定会使一些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极有可能导致弃置耕地加剧、良田抛荒及粮田流转改作他用等后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在1985—1988年和2000—2003年两度出现过粮食产量的四年徘徊,2003年的粮产甚至倒退了十余年。总结教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种粮收入低,农民无积极性,粮田抛荒或改作他用。因此,多年未曾出现的类似2015年国内粮价的失衡情况,很难说不会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又一新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安定粮农的生产情绪而不致影响到2016年的粮食安全。
面对粮食安全新的课题和考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提出粮食“去库存”的同时,特别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应该说,这是一个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智慧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