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288.2亿斤,实现了全国粮食“十二连增”。与此同时, 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也在持续增加。于是出现国内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情况。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从实际工作来看,粮食情况变数大、变化快,“去库存”处理也相对容易。所谓粮食“去库存”,是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粮食品种的调整,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以便更好地解决粮食安全这一中国永恒的课题。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的有关论述,对我国粮食安全又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粮价下跌与粮食安全等,是新形势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面对的新三题。

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近些年来由于价格信号的引导,我国粮食进口不断激增。2015年粮食进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口不断激增容易导致两个消极后果:一是库存积压严重,二是冲击了国内粮食市场,使国内粮价大跌。为何会出现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非正常情况?为何产量大增还大量进口粮食?首先是因为近年来国际粮价持续走低,对我国粮价产生了冲击,许多消费者愿意选择价格较低的进口粮食,而不愿购买价格较高的国内粮食。其次,国家对农业投入相对有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高使我国粮食缺乏国际竞争力。再次,粮食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如大豆的缺口大,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

过量的粮食进口势必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由粮食安全进而危及国家战略安全。日韩等国小而富,单靠进口也可解决粮食问题,但他们却以高价格等多种政策致富粮农,立足于自己解决,可见他们也有防范意识。我们国家这么大,更须立足于自己。“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创新粮食生产方式、改善粮食供求结构、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抵御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正确把握粮食进口数量、规模和频率,协调好“粮食进口”与“粮食库存”的关系,避免盲目大量进口粮食人为造成大量库存,立足国内、适当进口,以长远眼光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食品安全不但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乃至生命,关系到国家、政府的管理形象,也关系到粮食安全本身。从大粮食观的意义上可说,没有食品安全就算不上真正的粮食安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央一号文件最近对食品安全的论述,都特别强调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因此,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