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何以成为学派

战略定位何以成为学派

“定位”已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战略学术语之一。无论是早期的军事战略理论,还是当前主流的商业战略理论,定位理论在这些战略理论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定位”之所以能够被看成学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战略定位虽然有多种理论和方法,但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有着共同的基本观点。首先,定位学派认为不论是战略决策还是规划,战略主体在整个战略格局的位置,特别是相对于斗争或者竞争对手的位置很重要,找对位置是战略的核心。其次,战略是分析、寻找、创造对于斗争者或者竞争者更有优势的位置,有优势位置才能赢得战略优势。而要找到优势的位置,对整体战略格局的分析谋划很重要。最后,战略定位与战略优势之间呈正相关,好的战略定位能够带来战略优势,提升和维护自身优势能够增强自身的战略地位。

实际上,在最古老的军事著作中就可以找到战略定位的相关理论。《战略历程》的作者亨利·明茨伯格甚至认为,当今的战略定位学派最早可以追溯到孙子。孙子十分强调用兵要靠谋略出奇制胜,尽量避免与敌人在正面硬碰硬,通过“出奇”而获得对敌优势。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他的一些观点与定位学派的核心观点非常的一致。

西方军事战略大师克劳塞维茨在其经典著作《战争论》中多次表达了定位学派的一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与孙子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克劳塞维茨同样认为“出奇”是塑造战略优势的关键,他说:“出敌不意是取得优势的手段”“一切行动都无例外地要以出敌不意为基础”。在兵力布局上,克劳塞维茨也认为应当通过战略性的兵力调动和安排来获得相对优势。“即使不能获得绝对优势,也要巧妙地使用军队,以便在关键的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常常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意志为了主要的东西(即为了大量集中自己的兵力)不惜牺牲次要东西。”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一些学者认为,至少在军事战略上,他也同属于定位学派。例如,土地革命时期,在分析中国革命道路时,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战略。这一总战略的分析基础正是基于敌我强弱与优势劣势的定位分析。他曾经对这一方法做过精辟的总结:“一句话就是,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将战略上处于强者地位的敌军,使之在战役或战斗上处于弱者的地位。同时,将自己战略上的弱者地位,使之改变为战役上或战斗上的强者的地位。”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构建兵力优势的方法上。毛泽东强调:“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这些都是避实击虚,先攻击敌人的弱点,以此来构建局部优势。再比如,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要求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包围敌人,进而全歼。这些军事原则都是通过兵力运动和部署,在空间和时间上,在每次战役中不断地建立局部优势地位。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在战略上实现敌强我弱的格局转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