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相继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文件,召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文艺事业发展正在迎来大有可为的黄金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扛鼎之作,激发实现中国梦的文艺力量,是文艺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作品为中心抓精品创作
作品是“硬道理”。艺术家的造诣、文艺的繁荣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作品来说话。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也只是表面文章。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扭住精品创作这个中心环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标准,踏踏实实出作品、创精品。
精品是时代的经典之作。人类文明发展史昭示,制度变迁、科技革命、国家兴衰,文艺经典往往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无一不是“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一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同频共振,反映出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最大程度地彰显其价值和意义。在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当前,文艺创作不能回避大事、大情、大理。广大作家艺术家要积极投身现实、烛照现实,全面展示人们追梦、圆梦的奋斗画卷,把当今时代的精彩故事讲出来、讲出彩,倾力锻造体现时代特色、塑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精品是原创的传世之作。原创是文艺的生命,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发动机”。古今中外的传世之作,之所以岁月越打磨越见光亮,关键就是原创,是开创性的作品。没有创新或者原创能力不足,就只能跟风克隆、抄袭模仿、机械复制。现在,我们的文艺创作生产,尽管在制作、技术、管理等环节有了长足进步,但内容生产整体上还存在“原创缺位”的现象,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迫切需要推出更多像高铁那样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的文艺作品。必须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依托文艺生产单位设立重点项目研发机构,增强原创自觉,提高原创能力,破陈规、开生面、引风气,锻造出更多具有原创价值、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艺作品和文化品牌。守正出新才能历久弥新。讲原创,不能割裂传统。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不能脱离本土文化传统这个“母体”的支撑,要善于开掘本土文化中的“天然铀矿”,善于利用人无我有的“土特产”。跟着美国人去拍好莱坞式的故事,跟着意大利人去比赛歌剧,就等于用人家设立的标准去跟人家赛跑,是很难跑赢人家的。
以作品为中心抓精品创作,离不开良好创作生态的涵养。好的自然生态就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好的创作生态就要风清气正、心齐气顺。这就需要文艺主管部门想方设法在政策、规划、传播、评价等方面拿出针对性强的措施,做好服务、提供条件,让作家艺术家坐得住、安得心,让好作品出得来、出得顺,切实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作生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理念,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坚持“慢功出精品”,当好“孵化器”“孵蛋者”,不能急功近利,结果把“软壳蛋”给催生下来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