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辞职信”走红 警示法官辞职背后的问题(4)

“法官辞职信”走红 警示法官辞职背后的问题(4)

【启示与思考】

人才流动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这封辞职信却火了。一方面是其文采出众,一方面是当事人丢下被看做是铁饭碗的“法官”一职。不少人为这位法官敢于辞职的洒脱点赞,但在这封辞职信里我们除了看到这位法官用行动实现个人追求的洒脱,也看出些许辛酸与无奈,而这些辛酸与无奈不是个人所有,已成一种基层普遍现象。

“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这大概是最容易消磨一腔热血的吧。很多年轻人都是报以激情投入到基层工作中的,但基层情况复杂,处理不完的琐事就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法律,有政策,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会遇到各种情况。基层人员权轻言微,而基层关系错综复杂,牵连甚广,很多时候不得不被动受限,难如当初理想,久而久之,激情难存。

“然不思钻营,伫山底久矣,再十年仍如是”试想这是多么无奈。公职人员晋升比企业更难, “不思钻营”而“再十年仍如是”,想想要过这种一眼能忘到头的日子真是可怕。从另一方面知道在基层投机钻营影响升迁的现象确实是常有的,错过一个机会等很多年,所以有的“敬业公正”之人反而滞基层多年。

“累案牍,显劳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法治社会发展,民事诉讼案件成倍增加,基层法院法官工作量水涨船高,法官加班累于案牍已成常态。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干着超负荷量的工作,同时还要面对来自上级,当事人,社会等多方面压力,这是法官辞职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层往往工作量最大,在“十三五”到来之后,各种改革从上安排至下,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倍增,不少人只得舍小家顾大家,“慌于教子,未尽孝心”,这种情形使得近年公务员辞职屡见报端。

其实,无论是公文体式的辞职信,还是文采斐然的辞职信,都是当事者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无论辞职者的工作是一般行业还是行政部门,都只是一个职业的代称。因此,不必过度解读当事者的动机,而应该持宽容态度。同时,更应关注的是当下公务员的晋升机制和地方政治生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