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报效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
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瞄准国际先进知识、技术、管理经验,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已经完成学业的留学人员也要拓宽眼界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
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的讲话(2013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4日
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固然有经费和装备上的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没有钱国家可以逐步增加投入,没有装备可以抓紧研制,但有了钱和装备、没有人才也不行。当前,部队技术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打仗讲究的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科学技术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影响日益深刻,没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军事技能,连武器装备也操作不了,更别说能打仗、打胜仗了。
——《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2013年11月5日)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二〇一三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2014年5月13日)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5月22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24日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5月22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24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