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摘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正是“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之一。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两个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目标有着鲜明的表述,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代表、委员们看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和推进方式加以探讨,在当前尤显重要。

法律必须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张扬

“什么是精神文明建设?我认为,这是在推行一套主张、一套目标、一套价值观,能为大家所接受,而且高于人们行为的底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表示。

王长江认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厘清概念,而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有接地气、创新的载体和手段,并切切实实地将精神文明的一些内容体现到社会生活中。“不要一看到精神文明,就觉得特别‘高大上’,其实它应该是接地气的。如公民待人接物的礼仪,游客的文明素质等方面,都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它就在每个人身边。”

如何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稳步发展?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治建设中,用法律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汤维建就对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做出提议。他提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中。

他还建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通过“立改废释”并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审议机构,研究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绩效”的评估体系,供相关机构和部门对公职人员进行评价时采用。

“一个社会有它的核心价值观,法律必须保护这种核心价值观得到张扬。我们的法律通过规范具体的行为,从事这样的建设,才能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王长江认为。

呼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不仅要在法律中体现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还需要通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进行制约。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吁建立起一个社会诚信体系网络。“提升国民素质要与大国文明崛起同步。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之声,仍然不绝于耳。”他认为,必须通过诚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改善这一情况。

“完善的诚信体系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相信全社会如今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朱永新说:“现在亟待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人不同程度地破坏诚信体系?”

他表示,要建立诚信体系,相关的监管部门有责任坚决斩断失信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增加失信和破坏规则的社会成本。他还认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也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在做人做事中坚持诚信品质。

同样呼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谢子龙。他表示,建立起一个全国诚信体系网络,让不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得到曝光,让每个国民都来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全国政协委员、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说。除了为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之外,她认为,政府也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讲诚信。例如,政府制定的政策、规划、法规等,不能“朝定夕改”。

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接地气”

在弘扬核心价值观方面,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也承载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在当今的多元文化市场上,应该如何用优秀的作品来打动人、引导人,多名代表委员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编剧王兴东认为,只有亲身体会、真情实感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原创能力。“以电影为例,比起主旋律影片,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去选择一些商业片、娱乐片,我认为,这不能怪年轻人,而是现在很多主旋律影片拍得不好看。这些创作者也没沉下心去创作。”

王兴东说,20年前他创作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当时他四次来到辽宁铁岭,多次接触雷锋的战友乔安山,采访了他身边的许多人,通过发现人物、发明形象、发展故事、挖掘思想,才能创造出这部优秀的主旋律影片。“电影剧本是‘脚’写出来的,要亲身去体会的。”他说,“如果只给一个题材,给一堆材料,就让我写,肯定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则关注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他认为,当前国内许多地方都在积极传承传统文化,但文化传承并非全盘接收,关键要看其是否有利于文化功能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是否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建设,是否有利于不断产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

“要选择、彰显、传承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文明的进步,可以助推文化创新的因素。”朱晓进说,“我们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不能只讲述中国的过去,还要讲好今天的中国是如何走过来的,为何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深圳,因文明而闻名

在精神文明领域,深圳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深圳十大观念”鼓舞人心,“日行一善”的公益行动深入生活,丛飞、孙影、陈如豪家庭等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荣耀与责任。

深圳已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多年来坚持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用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衡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深圳还在全国首创《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用立法的形式对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环境等文明行为进行鼓励和促进。通过每个市民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素养的提升,为城市的精神文明添柴加薪。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