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祥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之维(2)

游祥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之维(2)

二、传统价值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价值和制度的生长依赖于特定的“场域”或“地方性”知识,这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体系生长、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能脱离这一前提另起炉灶。

这里涉及到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的评估、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价值观念到文化、制度,均形成了丰富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如何看待民族和传统文化?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也曾经有过惨痛的经验教训。实践表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既不能抱着“老祖宗”的大腿不放,也要摒弃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观念,要科学辩证地看待民族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段论述对于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民族和传统文化问题给出了指导方向。

三、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源泉。

后发展国家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对发达国家制度、文明的借鉴甚至“移植”的问题。发达国家的制度与价值,作为“他者”,对发展中国家以建构民族独立性为核心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构成了某种威胁,这也是当今世界南北矛盾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日益开放、多元,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对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正日益加深。如何看待发达国家在国家治理中取得的规律、经验和价值?这涉及到如何认识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此,不管是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具体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上,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和现代国家治理上起步较早,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和有益成果。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事实上也一直在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制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