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奇渊:2016年供给侧和需求侧如何同时发力?

徐奇渊:2016年供给侧和需求侧如何同时发力?

(徐奇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那么,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保证供给侧改革与扩大总需求同时发力的?

3%:推动供给侧改革

2015年我国的赤字率达到了2.4%,2016年,赤字率目标被提高到3%,也就是说,2016年的财政赤字率目标比2015年的实际情况要提高0.6个百分点。其实,2015年四季度的财政赤字率到了3.5%。在这种背景下,把2016年财政赤字率的目标提高到3%,就意味着在有一定财政空间灵活度的情况下,2016年的财政赤字率很有可能会超出3%的目标。那么,3%的赤字率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进行一下横向比较。2014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率超过4%,英国接近6%,日本达到了8.8%。而且,美国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中,财政赤字率一度达到7%左右。因此,从横向上比较,中国3%的赤字率并不是特别高。

关于财政赤字率,我们还可以找到另外两个参照系。第一个参照系就是关于财政赤字率的公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就是为了给欧洲国家加入欧元区设定一个门槛和条件。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规定,一个国家想加入欧元区,它的财政赤字率就不能超过3%。也就是说,3%的财政赤字率是一条警戒线。但实际情况却是,欧洲很多国家的财政赤字率远远高于3%。如果财政赤字率能保持在3%以下,那么这个国家相对来说是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

但是,即使2016年我国财政赤字率达到或者接近3%,我们也并不能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一点上,而是要关注另外两个问题。第一,这些赤字用到什么地方了,会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能不能推动供给侧改革。第二,从长期来看,赤字率会不会回落,从而达到国债余额占GDP比例比较稳定的状态。

其实,从存量上来看,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财政风险的指标。而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也有两条警戒线。第一条警戒线也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面提出来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低于60%的国家才能够加入欧元区。但实际上,现在几乎所有欧元区国家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都远远高于60%,甚至达到、超过了百分之百,比如希腊。也就是说,60%这个警戒线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不适用的。而中国到目前为止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明显要低于60%,可见我们的财政赤字空间还是有的。

第二条警戒线是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学者根据过去800年的金融危机历史总结出的一个经验值,就是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如果达到90%,经济体就容易陷入增长停滞的状态。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些国家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都已经在90%附近或者高于90%,它们的财政空间比较小,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虽然中国的财政赤字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从宏观审慎和财政稳健的角度来看,3%的赤字率还是适宜的。

与财政赤字相对应的两件事,一个是“松”,一个是“紧”。

首先,财政赤字给我们的联想肯定是“松”。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3%的赤字率,意味着2016年财政赤字会比2015年增加5600亿。而这5600亿的赤字主要通过减税来实现。

减税有多种措施,比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在营改增的过程中,要确保所有的行业都实现减税。除此以外,还要对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进行调整。经过估算,减税幅度会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将近90%的赤字的提高都是通过减税来实现的。

新常态的一个特征就是,政府在去产能的同时,要更多地通过市场来培育新的产业、发现新的市场发展方向。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在发现新兴产业、培植市场发展新方向时,要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也就是说,政府就要减少干预。但是,财政政策在需求端要适当地扩大需求,引导企业的投资。这就是说,政府还是要有一些作为的,减税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一方面,减税能够减少干预;另一方面,减税又能够给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推动作用。所以,提高赤字率主要通过减税来实现。

关于“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就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上,一方面,财政收入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又要提高财政赤字率,要补短板、要减税。所以就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必要花的钱就不能花,财政预决算体制的支出体系要公开透明,地方政府的钱要省着花。这也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