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绍】
杭州一书店开进医院
“医院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越是在病人忍受病痛、情绪低落时,越是需要给他们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3月8日,谈及在医院里开书店,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表示。
书店、咖啡店、花店、超市和健身房,这些商业形态都被装进了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部一楼大厅。大厅内的晓风书屋是用全透明落地玻璃窗围成的,约80平方米,共摆放着3000余册图书,其中近1/4为儿童读物。在休息阅读区,还有专门供儿童翻阅绘本的阅览区,几把藤条编成的小椅上面挂了“宝宝专座”的纸条。与其他书店不同,这里还摆放着几个点滴输液架。
在阅读区,7岁的邵靖祺一边挂着点滴,一边看着《三毛》的漫画书。“以前挂点滴时都很无聊,现在他一边看书一边挂点滴,不会吵闹还能学知识,我觉得非常好。”邵靖祺的父亲说。
书店店员吴阿青介绍,2015年8月,该店开始试营业。半年运营下来,情况还比较乐观,每天平均能卖出约50本书。
为什么会想在医院里开书店?黄东胜表示,开出房租全免、装修全包的条件请书店进医院,主要是看重书店是一种精神寄托的载体。院方在免除书店经营压力的基础上,也对图书内容提出了要求,明确不要医学专业书、不要八卦娱乐杂志、内容不能粗浅等。
“医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有病人和家属,也有医务人员,他们在这里可以不委屈自己。医院应该最大程度提供优雅的环境,让病人和家属感觉舒适,让医务人员开心工作。我不敢说我们能像五星级酒店那样服务周到,但我们会积极朝这方面努力。”黄东胜说。
把书店开进医院,一切皆有可能
把书店开进医院,正如把梳子卖给和尚,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把防毒面具卖给森林中的马鹿一样,推销的都是客户并不需要的产品,看上去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大多数推销员而言,都会是不可能有结果的结果。但是,对于推销高手与销售精英而言,更多接受的却正是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超越自我的挑战,而他们所要求完成的工作就是将幻想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现实,将所有不可能通过努力和技巧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能!
没有做不到的事,没有解不开的结。做什么事情之前,不要总是想着这件事自己做不到,因为你没有尝试你怎么就能够判断自己做不到呢?不瞒你说,晓风书屋主人一开始内心是拒绝且怀疑的——“医院里会买书的人流量能有多少?大家都是去看病的,本来心情就不好,谁还有心思看书?”凭生活经验似乎也是如此。
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天无绝人之路,就看我们如何去寻找出路。供给对路就有出路。很多人不是不想走出困境,只是把一切都看成了“不可能”,而“可能”只发生在那些成功者身上。
只要你能不断地突破自己已知的范围,进入到未知的领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断地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难关也终将有所突破。当晓风书屋主人耳闻目睹到我国台湾地区的济慈医院和香港地区的养和医院,医院大厅都有图书售卖区或者专供病人休息看书的阅览室。“也许,我们的书店开进医院,也会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和安慰?”心动不如行动,这家特殊的书店,去年7月开始试营业,最近准备正式开张。由此看来,没有办法只是说我们已知范围内的方法已经用尽,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机会、新的方法,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改变自我,一切就皆有可能。
这大半年来,买书的人比想象的要多得多。有些住院病人和陪护家属是店里的常客,往往一呆就是大半天,有时看书,有时就是坐着发呆。做到了病人进医院来,也可以不委屈自己,还能和平时一样,情绪低落的时候,到书店安安静静看本书,有个好心情很重要。病人和家属有了“点滴”时间看书,既可以打发寂寞的时光,又可以转移伤痛。晓风书屋主人这种多元投资或跨行业投资的最典型路径达人达己达天下,善莫大焉。
在勇气面前,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敢于应对挑战的人就能把一个个奇迹变成现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这就是“书店开进医院读书有了‘点滴’时间”这则新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