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播先辈红色故事 把党的声音传递给更多人
恰力老人家的书屋门前除了挂着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农家书屋的牌子,还有青河县委宣传部、纪检委员会、拜兴边防派出所等单位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爱国固边红色书屋等牌子。这也显示着这个农家书屋所承载的多种功能。
恰力老人家里有一个厚厚的留言簿,上面都是来看书的孩子们、各单位组织的参观者写下的感触。其中2012年8月一位署名为虞知初的参观者写道:“爷爷收集这些东西真是不容易啊。”2012年1月署名为肖仁人等人的留言说:“传承红色文化的恰力老人引起了西花厅和红岩儿女联谊会、国际周恩来研究会的关注,他们托县委宣传部将《回忆与思念》、《民族灵魂》、《解读周恩来》等14种红色书籍和光盘共81册送给老人的‘红色书屋’,并祝老人身体健康,广为传播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在这个留言簿上写下参观感触的还有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的同学们、自治区公务员培训中心的学员、社科联党组书记等。
恰力老人为官兵讲解红色书屋历史。图片来源:新华网
恰力老人说,很多时候孩子们来书屋看书,会对墙上挂着的老报纸非常好奇。这时,他就会指着报纸向孩子讲诉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党和国家的政策决策以及民族团结的故事。恰力老人认为,这些珍藏了几十年的报纸、书籍都是活生生的教材,而自己又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迁,因此,他就特别想把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日子越过越好的切身感受讲给孩子们听。恰力老人还自豪地说,2011年他实现了除了拥有一间书屋之外的另一大愿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我就更要尽一个党员的职责,宣传好党的政策,也让娃娃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恰力老人说:“我已经70多岁了,耳朵不太好了,但眼睛非常好,我觉得这是天生为看书而长的眼睛,所以希望书屋有更多更好的图书,也希望有更多人来这里看书,共同交流。”而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在书屋看书学习,是恰力老人最高兴的事情,他说:“我小时候没书读,现在有这么个好地方,最希望的就是孩子们都喜欢来这里看书看报,希望他们从小就能学文化、有知识,了解党的好政策,热爱伟大的祖国。”
虽然平时爱看书读报并满怀热情地向孩子们讲述那些报纸上的重大新闻,但恰力老人说,农家书屋配了电脑,他却不会用,这些只能由生活在他身边的儿子负责操作。现在恰力老人正在把儿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希望他将自己毕生收藏的这些书报刊管理得更好,让更多人受到教育。
恰力(中)受到表彰。图片来源:新疆文明网
为了进一步使“红色文化”在青河县发扬光大,2011年,青河县委、县政府投资45万元,为老人新建了一座面积200平方米的“红色书屋”,还订购了各类报刊杂志。和恰力同村的巴合提汗说:“我从恰力老人那里了解到了不少党的好政策,比如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村民塔拉甫说:“恰力老人的书报不仅大人乐意看,村里的孩子们也常常去他那里读书学习。”
恰力老人的“红色书屋”在县里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先后被命名为“青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地区廉政教育基地”,前来借阅、观摩、学习的农牧民群众、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
如今,恰力老人依然坚守在书屋,他说:“我只是在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把党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的人,等有一天干不动了,我就把这些事交给孩子们。”恰力的儿子塔拉斯别克说:“我会接过父亲的登记本,把‘红色书屋’一直办下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