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周晓丽(3)

摘要:一个千万富翁的女儿,抛开父辈赚钱的生意不做,反而卖掉机器,腾出厂房在浙江义乌创办了脑瘫康复部和育智学校。整整14年,她把最美的青春、特殊的爱献给了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通过她和团队的努力下,600多名患儿得到了较好的康复,其中420余名患儿能够独立行走和语言沟通。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劳动技能,长大以后能够自立,她还在积极筹建工疗站。她叫周晓丽,被誉为义乌市“爱心妈妈”。2015年10月,她荣登“中国好人榜”。

3.成数百名脑瘫患儿的妈妈 与众不同坚持无悔

“当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虽然都是脑瘫儿,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的康复方法也不同。”脑瘫康复部成立的时候,周晓丽刚好怀孕2个月。当时,康复部只有6个孩子,周晓丽和丈夫就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一些孩子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大小便经常会拉在裤子上。”大小便的异味加上妊娠期反应,周晓丽总是强忍着呕吐给孩子们换洗衣裤。有一次,这个孩子还没收拾完,另外一个孩子又拉了,筋疲力尽的周晓丽忍不住泪流满面:“孩子们等不得,我一边哭一边吐一边给他们收拾。那一刻,真想放弃……”但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还是让周晓丽坚持了下来。“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站起来走第一步,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周晓丽的眼里闪出了泪光。

为了照顾脑瘫儿童,周晓丽在自己的女儿16个月大时,就把她送进了附近的幼儿园。有一次,她抽空去幼儿园看女儿,刚抱起女儿,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孩子们要下楼去找你,闹翻天了!”那一刻,她无奈地放下女儿,望着女儿天真的眼神,她真地很想放弃,好好做个母亲。但不久后,她狠心把女儿送到了城里更远的一家幼儿园。

周晓丽悉心指导孩子做作业。图片来源:浙江文明网

和周晓丽在一起是孩子们最大的快乐,每次一见到周晓丽,孩子们第一反应总是欢叫着扑上来,亲昵地围着她。这些“孩子”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已经24岁。“小翔就是最大的一个,她来育智班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父母因为工作忙,只能将她锁在家里,她的智力年龄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爱伸出舌头绕圈,喜欢咬手指。她虽然24岁了,但在我眼里,她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周晓丽疼爱地拍拍小翔的头,小翔咬着手指撒娇地笑了。“如果这些孩子能从小就接受治疗的话,康复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在一年级教室门口的墙壁上,有一张特殊的功课表,“洗手帕”、“穿鞋带”、“辨别男女厕所”都是课程。周晓丽说,在这里,教孩子就是从上厕所、穿脱衣服开始,而且得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复地教。多年来,周晓丽投资的康复部只有付出,很少有物质回报。但是,孩子的康复和进步支持着周晓丽和所有老师们的努力。

脑瘫康复部成立以来,全国各地数百名脑瘫儿曾慕名前来治疗过,许多患儿经过康复部的治疗后,从瘫软在地到慢慢站立,从脚后跟不着地到放平走路,从闭口不言到会叫“爸爸妈妈”。

孩子们进步了,可是他们的将来呢?他们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自食其力呢?义乌市有近千名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他们即使病情有了好转,但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很难融入社会,在家庭中也受到冷落。于是,创办残疾人工疗站的念头在她脑海中萌发。目前工疗站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群特殊的孩子会在周晓丽的努力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的生活。

从善念出发,她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