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信息公开   要找准“晒”的平台

PPP项目信息公开 要找准“晒”的平台

日前,记者从四川省财政厅了解到,四川省PPP项目信息通过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首次向社会公开。截至2月底,四川省736个项目纳入该平台项目库,占全国入库项目总数的10.35%,居全国第三位。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是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在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搭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平台,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项目可行性较好。

175

因PPP项目多涉及公共预算支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关系社会大众的利益,公众理应获得对项目的知情权,了解项目信息。同时,采购前信息的充分、及时披露,将大大增加社会资本参与的“热情”和提高项目准备质量。另外,采购过程透明,也是远离腐败“高压线”最有效的手段。最重要的是,信息公开使得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审视,倒逼项目设计、准备和执行全过程的质量提升,从而实现物有所值。

项目信息公开的益处不言而喻,而“在哪晒”成为具体实践中的“拦路虎”。在此之前,一些地方在推广PPP工作中,由于来源分散、格式多样、标准不一等问题,造成信息不对称,部分项目无法找到合适的社会资本。另外,相关法规政策对具体该谁公开、何时公开、在哪公开和怎样公开等的要求并不十分明确,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并且,信息公开可能引发回应质询等“额外”的工作量,甚至可能面临被质疑的追责,使得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PPP项目信息公开,要找准“晒”的平台。在财政部平台上,项目信息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录入,经省财政厅严格审核把关后对社会公布,入库项目概况、投资金额、合作年限、运作方式、回报机制等基本信息准确、完备,有利于各参与方掌握信息、整合资源,畅通项目同社会资本及金融机构的对接渠道;也有利于政府全面、准确了解情况,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有效性,引导PPP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PPP模式因能让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而迅速在项目融资模式中“耀眼”夺目。PPP项目信息公开要不流于形式,冲破公开阻碍,要找准“晒”的平台,让权力“沐浴”阳光下,让“晒”成为新常态。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