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辛向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论断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什么要强调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两者能统一吗?如何才能统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很好地予以解答。

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1840年以来17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来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曾经有一种观点说:我虽然不爱社会主义,但我是爱国的。从表象上讲,似乎有些道理,但深入分析,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具体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构成的实体。祖国是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在当代中国,祖国的繁荣发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应当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祖国,因为走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展现出激荡一切的力量,展现出无比壮美的未来。我们爱伟大祖国,自然就应该爱这条使伟大祖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在当今时代,离开了先进政党的领导,离开了先进制度的依托,就不会有强大的祖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一种观点流行着:全球治理正在替代民族国家。有的学者宣称:民族国家已经过时,民族国家正在终结。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必须建立世界政府,“没有世界政府,世界共同体就缺乏优先考虑和有义务照顾普遍利益的全球制度。”在他们看来,民族国家即将消失,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什么共产党、社会民主党都已经不重要了。现实真的是如此吗?

事实并非如此。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一些国家出现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社会制度的优势,在风云变幻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就可能被肢解、被削弱,就会因为外部势力的干预而导致民众大量流离失所,祖国就会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想。叙利亚自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已经有超过30多万人在战争中丧生,400多万叙利亚人逃往国外,国内还有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中东地区乱象丛生的时候,中国这边是风景独好。尽管中国的发展遇到了经济下行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但人民安居乐业,各方面事业蓬勃发展。什么原因?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基石。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2014年8月20日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过,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弘扬爱国主义就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内在一致的,并不是对立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