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百川:推动企业积极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

桑百川:推动企业积极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

当前,全球价值链正在跨国公司主导下发生重构,这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世界经济开始逐步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中走出来,但恢复状况仍不稳定、不均衡、不强劲,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遇到了结构性阻力,增长速度下降较为明显。总体上看,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已较为明显。

其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是全球价值链形成和重构的基本动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突破国家地理界线,将价值链各主要环节进行全球布局,吸纳和整合优质资源,极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大批跨国公司海外资产、海外员工、海外销售额的比重均超过半数,由此而伴生的企业价值链延伸到全球形成全球价值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跨国公司在需求紧缩的危机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促使其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寻找价值洼地,重构全球价值链。

 其二,主要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是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推动因素。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修正因制造业过度外包引发的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问题,打破了全球生产体系的原有分工,导致高端制造业逐步向发达国家回流。中、印等新兴经济体为避免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日趋重视科学技术投入和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朝着全球价值链上游进取。东盟等新兴经济体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工制造环节。

其三,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变迁,欲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占得先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都致力于建立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体系。这些规则旨在强化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对外投资上的利益,将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价值链进一步向全球延伸,同时削弱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竞争优势。新规则虽不会导致我国被全球价值链边缘化,但无疑会增加向价值链上游提升的现实难度。

其四,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的再布局。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我国在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逐渐削弱。与此同时,居民购买力增强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消费市场。在此种新形势下,跨国公司一面将劳动密集型价值环节向我国周边国家转移,一面着力扩大满足我国市场需求的投资,这必将导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发生变化。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结构正在从以母国市场为中心的“中心—外围”式离岸生产布局为主,转向以东道国市场为中心的近岸生产布局为主。

全球价值链重构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的挑战不言而喻。从产业层面看,我国面临“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双重夹击。在高端环节,跨国公司利用国际经贸规则的主导权不断强化竞争优势,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加强服务价值链与制造价值链的融合,使我国产业向高端攀升的难度增大;在低端环节,跨国公司基本固化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主导权,我国多数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增加值较低,并不具备主导价值链的能力。从企业层面看,我国本土跨国公司刚刚崭露头角,距离全球性公司还有很大差距,微观基础支撑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上的话语权。

不过,全球价值链重构也给我国带来机遇。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以投资规则为主要内容,投资自由化深入发展,不断增加对跨国投资的保护,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战略机遇期。我国已经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不断积累着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高铁、核电、电信设备、工程装备、家电等一些行业生产成本低、技术领先、安全性能可靠,也日益成为国际优势产能。另外,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若能有效抓住机遇,构建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融入和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应当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