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互联网+”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

发力“互联网+”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

三、把“互联网+”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现有服务和生产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总体看,目前“互联网+创业创新”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重大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应用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引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我国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信息设施建设,拓展“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市场范围。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尽管全社会互联网普及率达50.3%,但城乡之间以及东、中、西部之间互联网普及率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巨大的数字鸿沟既给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创业创新增加了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这些地区的有效需求。为此,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网络建设投入大力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快“互联网+”纵深推进,激活欠发达地区创业创新潜力。

二是加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促进“互联网+创业创新”深入发展。市场准入限制较多,行政审批时间长、流程烦琐,传统审批和监管方式不适应“互联网+”创业创新引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是目前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比如在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仍存在许多市场准入限制,对创业者大门不开或开得不够。又如,滴滴打车与现有交通、安全等管理和政策存在矛盾,与传统出租车模式存在冲突,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电子商务等行业。为此,要按照“放宽准入、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的思路,加快完善现有监管制度,抓紧制定出台与“互联网+创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政策,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创业创新”。

三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规范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市场秩序。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应用,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成为制约“互联网+创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强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管控,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是改革完善教育、投资和文化体系,着力营造“互联网+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据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调研,人才缺乏和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制约“互联网+创业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改革现有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模式,加强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要进一步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完善资本市场。要着力改善创业企业的生存条件和成长条件,大力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生态,呵护创业企业成长,让创新的种子生出来、长得壮、活得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