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摘要:现实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汇处,也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作为实践反映和行动指南的理论,始终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认识长河,也是充满创新活力和创新智慧的思维过程。现实是在理论和实践交互运动中实现创新发展的,也是在创新发展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交互运动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总是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我们党治国理政政治使命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支撑这种创新使命思维的则是历史和未来贯通的时间思维、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现实思维、中国和世界同理的空间思维。

历史和未来贯通的时间思维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发展的时间一维性总是螺旋式上升,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有坚持、有继承,才能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有发展、有创新,才会有现在优于过去、未来超越现在的前进运动。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使命思维就蕴涵着这样的历史辩证法。他关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回顾分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精辟阐释,关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论述,都体现了历史和未来贯通的时间思维和历史眼光,而其落脚点就是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我们的先人不仅早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创新理念,而且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创造了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的累累硕果。但明代以后的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经验,也是历史教训。

立足当代,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科技成就,但也正视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客观现实,力倡创新发展。

着眼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强调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这样也就从联结和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思维高度彰显了我们党着力创新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