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奇:警惕欧洲央行宽松加码引发新风险

陈建奇:警惕欧洲央行宽松加码引发新风险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各国宏观政策的难度,3月29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坦言不确定性促使美联储未能如期继续提升利率。为应对内外经济问题,欧洲央行在3月中旬下调三大利率及扩大量宽,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欧洲央行下调存款利率至-0.4%,这是欧洲央行自2014年实施负利率以来第三次下调负利率。尽管实施负利率的国家并不少见,日本、丹麦、瑞士以及瑞典等国央行目前也实施负利率政策,但外界显然对欧洲央行的行为更加关注,重要原因在于欧元是全球国际货币体系中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欧债危机对全球的较大影响预示欧洲对外界的潜在巨大冲击,当前欧洲央行宽松加码是否有助于解决欧洲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那么欧洲央行的行为会引发什么新的不确定风险?这些既是社会各界的关切,也是研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内容。

三重因素倒逼欧洲央行宽松加码

欧洲央行宽松加码的直接根源在于应对通缩风险。2014年以来欧盟物价增速不断下降,CPI增速下降至2%以下,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因素引发PPI增速出现负增长,2015年以来CPI月度增速还间歇性出现负增长,显示通货紧缩风险较为突出的事实。按照2%的中期通胀目标,欧洲央行针对不断下行的物价形势而采取宽松加码的做法,符合理论与现实的诉求。

欧债危机构成欧洲央行被动宽松加码的第二重因素。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多国主权债务信贷违约掉期(CDS)指数飙升,债务违约风险显著增大,债务评级被国际评级机构大幅下调至投机级,导致这些国家融资成本急剧上升而面临严峻的流动性困境,这些国家纷纷向欧洲央行、IMF及欧盟等申请援助,欧洲央行被迫启动了降低利率及购买债券等宽松手段。然而,希腊等国财政整顿进展缓慢,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重要经济体也深陷债务泥潭,根治欧债危机的财政联盟等一体化目标尚未实现,欧债危机一波多折,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不仅难以回归常态,而且还面临宽松持续加码的挑战。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构成欧洲央行被动宽松加码的第三重因素。美联储自去年加息以来,货币政策分化的局面在持续发酵。虽然美国今年加息多少次存在争议,但美国继续加息的态势可能不会逆转。从这个角度看,未来资本跨境流动将更加频繁,欧洲货币政策可能受到影响,欧元持续降息的空间将显著缩窄,否则由于利差等因素将促使资本出现持续流出欧洲的局面。此背景下,在美元尚未再次加息之前,欧洲将利率降至最低,成为欧洲央行的占优策略,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当前欧洲央行宽松急于加码的重要原因。

货币宽松难解欧洲困局

欧洲央行宽松政策产生于金融危机形势下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实施超常规刺激政策的广义背景,但持续多年宽松政策未能促使欧洲经济回归常态。近年来希腊债务危机持续震荡,欧元区债务高位运行局面未能逆转,南欧多国高福利造成的财政压力未能显著缓解,欧元区成员国外部收支失衡问题未能持续改善,部分成员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不灵活问题突出,诸多事实显示欧洲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央行放水显然不是治本之道。

欧洲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在于一体化程度的不平衡,重要的表现是劳动力等要素流动并不充分。金融危机以来希腊与西班牙等国失业率长时间超过20%,德国失业率却保持在5%左右,表明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失业大军无法很好地流到德国等地区,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极为突出。结合劳动力成本数据来看,德国具有相对较强的劳动力竞争优势,支撑外部账户盈余的扩张,希腊等国竞争力缺失促使外部账户陷入逆差困境。

欧洲亟待进行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问题越发突出,欧债危机倒逼欧盟加速推进一体化改革,欧盟积极推动构建欧洲银行业联盟、推动欧洲财政联盟的谈判,虽然深化一体化改革从理论上有助于“欧联邦”的构建,由此将为欧债危机提供治本之策,提升欧洲经济整体竞争力。但类似欧洲财政联盟等谈判必然涉及各成员国的主权让渡问题,注定这种改革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欧洲短期经济结构改革路径亟待创新。在此背景下,当前欧洲央行宽松持续加码,可能使得欧洲经济更加仰仗央行的“放水”,成员国一体化改革的诉求减弱,客观上导致欧洲长期增长动力的缺失,无助于欧洲困局的解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