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时代》选载:治国理政显露轮廓

《习近平时代》选载:治国理政显露轮廓

摘要:习近平认为,经济落后地区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

到福建省厦门市出任副市长这天,正好是习近平的32岁生日。

此时的厦门,与深圳、珠海、汕头并列为中国四大经济特区,被视为改革开放的标杆。在习近平履新一年多前的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同意将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并在厦门实行自由港政策。

1985年6月,跨越1900公里,习近平从华北腹地来到濒临台湾海峡的厦门,“我当时很踊跃地到厦门来啊,就是想来尝试对改革的实践、对开放的实践。”他说。

当时的福建,是与广东并称的改革先锋。力推改革的省委第一书记项南,被后人列为“改革八贤”之一,而这八位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勋中,也包括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项南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

可以想见,水深流急却又激荡人心的改革开放,对于年轻的习近平有怎样巨大的吸引力。而担任地方正职刚刚两年的他,能够被提拔并到特区任职,也是难得的机遇。

习近平说,当时福建整体形势比他想象的要欠发达一些,从福州到厦门,一路走了8个小时,交通条件比较差,道路狭窄。而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市容市貌显得陈旧。“美丽的厦门岛好像是一个青春少女,但是穿了一件破衣服。”

这一次升迁,习近平开始了在福建17年半的历程,从厦门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再到福建省委副书记,最终官至省长。在这一段对他而言最为重要的地方任职经历中,他逐级经过5个岗位,执政风格走向成熟。

“我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福建度过的。”他说。

习近平在厦门担任副市长期间,曾分管农业农村工作。他提出,分管农业,首先就是要上高山,下海岛。

厦门经济特区扩容,需要制定发展战略。此事由习近平牵头,他组织了国内10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了21个专题研究,历时一年半,为厦门未来15年的发展画出蓝图。这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他本人的说法是:“到特区工作,是我第一次走上市一级的领导岗位,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第一次亲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这3年是全面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苦、刻苦的学习过程。一是这个岗位你本来没有做过,二是特区工作谁也没有经验。可以说,双重的欠缺,在特区得到了一种补充,厦门给了我人生许多历练。”

在此期间,习近平与歌唱家彭丽媛在厦门结婚。他们只在宾馆办了一桌酒席,答谢同事好友。“晚饭后,我们4个人到他家里坐坐,到了才发现,包括他们俩平时刷牙的2个杯子在内只有4个杯子,最后只好再洗2个碗当茶杯。彭丽媛临时花5块钱到街上买了一些糖果分给大家吃。”习近平在厦门的同僚这样回忆。

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

1988年,习近平被调往宁德任地委书记。这是他的第二个“一把手”岗位。

此时的宁德,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黄金海岸的断裂带”。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被确定为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因为经济水平在福建全省排行末尾,每次省里开会,来自宁德的干部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的贾庆林找习近平谈话说,宁德地区基础差,发展慢,没有实力,说话气不粗。“省委想让你到宁德去,改变那里的面貌。”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和省长也很支持和鼓励。

他不打算遵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惯例,而是“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添点冷水”。

急于摆脱困境的宁德干部们想要干三件大事:开发港口、修建铁路、撤地建市。习近平的想法是,经济基础薄弱,不可好高骛远,还是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多做一些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

到任不到3个月,习近平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

下党乡是寿宁县最边远的山区乡之一,1988年才建乡,当时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

盛夏天气,习近平带人徒步10多公里,去这个乡调研。他们头戴草帽,肩搭毛巾,顶着炎炎烈日,在山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路险坡陡,荆棘丛生,需要拿着柴刀劈开灌木。

这一天,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2个小时,回到县城,许多干部才发现脚底、脚趾都磨出了血泡。

习近平后来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此次下党之行。后来在福建任内,他又两次来到这里。

习近平下乡调研,从不讲究,端起农民们递来的茶杯就喝。下乡用餐,伙食费一分不差地交给乡里。

有一年遭遇洪灾,道路被冲毁,习近平步行近13公里山路去指挥抗洪,在滑坡路段,有人要背习近平,他笑着说:“我那么年轻,怎么能让你背我呢。”

调研之后,习近平定下的执政思路是“滴水穿石”——这位33岁的地厅级干部,并未急于出“政绩”,而是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和坚韧。

1988年10月,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习近平提出了“滴水穿石”的理念。后来他多次阐述,宁德这样的落后地区,发展经济只能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必须克服幼稚思想、急躁情绪和短期行为,努力养成在任期内留下长劲和后劲的广阔胸怀。

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他在陕北插队时曾亲眼目睹,叹为观止。“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他在文章中写道。

习近平认为,经济落后地区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

“如果我们一说起改革开放,就想马上会四方来助,八面来风,其结果,只能是多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我们一谈到经济的发展,就想到盖成高楼大厦,开办巨型工厂,为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础建设意识,那终究会功者难成,时者易失!”他这样写道。

习近平离开宁德时,全区已有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0年8月12日的《人民日报》以《宁德越过温饱线》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是得罪几千名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

不过,强调渐进并不意味着缺乏果决。习近平在宁德掀起了一股反腐风暴。

20世纪80年代末,宁德干部违规占地建房成风,在狭小的市区,有些违规房建在山坡上,一排排三四层小楼,非常扎眼。民众对这些“马路边的腐败”意见很大,但如果清理违规建房,可能涉及数千名干部,人际关系复杂。

当时全地区有7392名干部营建私房,其中副县级以上的干部达242人,科级以上的干部1399人,分别占这两级干部总数的49%和46%。这组数字,与贫困地区反差强烈。

习近平决心彻底解决此事。他在地委工作会议上批评同僚中的畏难情绪:“这里有一个谁得罪谁的问题,我们是得罪几千名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

到1990年底,全地区共查结违法违纪占地建房干部3782人,其中处级99人,科级476人,给予经济处罚3446人,收回补罚款198.03万元。

而这一果敢作为,在1990年5月登上了《人民日报》,这张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还就此配发了评论,标题为《锲而不舍,无坚不摧》,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习近平领导的宁德地委。

除了清理违规建房,习近平在宁德还重点查办了福鼎县林增团、宁德地区侨联副主席郑锡煊等腐败大案要案。

他还特别强调,要把腐败与改革中的探索严格分开,对于大胆改革、敢于开拓的干部,仍然要加以保护。

20世纪80年代末,沿海地区曾兴起下海经商热潮。习近平告诫官员:“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

在宁德,习近平还首创了官员下访制度。

上访,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一种极其特殊的“政治救济”制度。民众越过底层的相关行政机关,直接向更高一级或中央的行政机关投诉各种不满。虽然通过上访而解决的问题比重有限,但这仍被视作重要的社会“减压阀”。而各省份民众到中央的上访数量,也成为考核地方的一个指标,上访越多,地方治理评价越低。

习近平则反其道而行之。1988年12月,他在宁德的霞浦县举办了第一个下访接待日。事实上,还在河北正定时,他就曾在街头摆桌子,听取民众意见。

在霞浦,习近平的第一个接待对象是县公交公司职工舒穗英。由于政府部门在她房屋旁的河边建房,导致河道淤积,洪水冲走了她家的粮食和部分财产。这名职工要求县里负责清理河道,并赔偿经济损失。

一个接待日,102名上访民众与官员面对面交流,受理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当场解决,其余的限期一个月处理完毕。

当天的总结会上,习近平说,官员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民众负责。“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

“信访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基层,到下面接访,把工作送上门,地区到县,县到乡,乡到村,层层下基层,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而不是把矛盾往上推。”这是习近平描绘的接访构架。

在他看来,信访下基层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民间矛盾,更可强化执政党与民众的联系——密切联系群众,一直被中共视作获得政权、赢得民心的法宝,但一些干部时有懈怠。

任福州市委书记后,习近平延续了官员下访的工作方法。1990年5月14日,上任刚刚半月,他就在福州市鼓楼区举办了“领导服务接待周”,为一名市民解决了邻里土地纠纷。此前这起纠纷已持续了半年多。

在福州,习近平提出了“马上就办”,这是他改变政府工作作风、提升政府效能的又一尝试。这四个大字,至今还挂在福州市委大院里,挂在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大楼上,立在福建省104国道福州马尾隧道口。

习近平主政福州时的最大动作,是推动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迅速发展。他不满当时的政府工作效率,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随后,这一思路扩展至福州市的所有党政部门,公务员都被要求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

当时他向媒体解释,“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做出最快反应。每个人都有这种敏感,事业才会保持年轻。

同僚评价说,虽然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习近平年仅37岁,但他敢想敢干,又不咄咄逼人,做事很稳妥,不会空喊口号。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