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蕊:法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公众参与

蒋蕊:法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与建设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发展,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法国建立起以中央集权为特点的城市规划体系,并同时规定市民参与、公众咨询为规划决策的必经程序。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公众参与并非法国的独创,其基本出发点是:如果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共同的愿望,且他们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进行密切合作,那么将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并改善环境。

20世纪70年代,法国开始出现由政府或私人企业发起的,带有参与性住区特色的实验性项目,这些项目就是现今参与性住区的前身。巴黎的首批参与性住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然而因为管理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如今仍然具有活力的参与性住区已所剩无几。位于巴黎美丽城的杜比松圣路易社区,便是至今仍保有活力的80年代巴黎参与性住区的代表。

1983年,15个家庭决定买下美丽城的一块土地并在此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这就是最初的杜比松圣路易住区。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开发商对这里感兴趣,因为这里原来仅有作为洗衣房的一些棚屋,周围的建筑也很老旧,经济潜力十分薄弱。在最初的四年,居民作为整个住区的中心,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自己家园的设计与建设中,这15户居民就投资和建设问题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不下百次的会议与协商。

从此杜比松圣路易住区开始变得生机勃勃,这里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协调。每一户家庭都有两个大门,并在庭院和公寓之间设计了一个下沉的公共空间,建筑师是在接受了居民关于可能出现的离婚或与下一代合住的意见之后,才决定了这一可以将建筑一分为二的设计方案。同时,公共空间的形式也十分多样,每个楼层有公用的花园、洗衣房和公共生活房间:这里有厨房、乒乓球桌、投影机和舒适的沙发,居民可以在这里享受周末时光。正是由于居民在设计和建设阶段的积极参与,杜比松圣路易住区才能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共同生活后仍然充满了活力。居民利用这些公共空间定期举办戏剧、音乐会等活动,周边的社区协会也会在此举行会议或组织活动。这与国内许多由规划师单方面设计的社区公共空间,建成后却无人使用的尴尬情况完全不同,这更体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阿卢尔法(Alur law)的推动,在近20年的空白期后,法国迎来了又一次的参与性住宅热潮。2003年,法国成立了SRU(Solidarity and Urban Renewal),更进一步强调了公众参与在住房建设中的重要性,也给参与性住区赋予了新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目标。新时期的参与性住区不仅是一种新的住区建设方式,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共同生活的方式。

2010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第一届全法“参与性住区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参与性住区”这一概念。这一将公众参与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理念的新型住区规划与建设模式,开始成为法国如今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范例。

2010年,巴黎政府也开始重新大力推动参与性住区的建设,这一政策背后包含了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方面的综合考量。

经济方面:巴黎房地产市场的压力巨大,社会性住宅存在极大的供需不平衡。而参与性住区的建筑成本较普通住宅更低,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与负担被大大降低,并且作为最终用户的居民参与到设计、材料的选择等多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优化了建筑物维护、管理的成本。从利益角度考虑,许多地块因为太小不能保证开发的经济效益而被开发商放弃,这种现象在巴黎尤为突出,但是对于参与性住区而言,这样的小地块却更具优势,更加灵活。

社会政策方面:现代的住房形式在极大程度隔绝了人与人交往的可能性,邻里间社会关系变得十分冷漠。参与性住区能满足许多人重新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愿望,让社区生活邻里和谐,并共享空间与生活服务;同时也可以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孤独老人问题。参与性住区将社会关系、文化、世代的丰富性和邻里友好团结作为最大的社会目标。

生态方面:城市环境的压力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日益严峻,而居民行使决定权,可以从施工方法、材料、生活必需品等多方面缓解环境压力。同时,面对城市日益扩张的压力,参与性住区在建筑布局方面有诸多思考,有利于增加城市密度,限制城市扩张,减少出行需求。

基于上述原因,2013年10月,巴黎市政府通过了一项有利于参与性住区的决 定 (DLH 222),决定表示将于2014年4月启动“巴黎2014参与性住区”的方案征集。此次方案征集对象为巴黎19区与20区的3个街区,总计有30个地块,其中27个作为纯居住使用,另外3个为混合功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