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落实发展新理念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汪洋:落实发展新理念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核心要点:

■ 做好2016年及“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 我国并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发生农业萎缩、农村凋敝等严重问题,而是呈现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党的“三农”方针政策正确,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政治和制度优势。

■ 要顺应国家开放发展的大趋势,在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适度进口国内紧缺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 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体现,也是动员农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必须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让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举措,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为“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做好2016年及“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充分肯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清醒认识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农村民生得到了显著改善,出现了许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有了新提高,摆脱了“两丰一平一歉”的周期。5年中,粮食总产量提高近1500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在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水比重下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新跨越。2014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到5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连年稳产增产打下坚实物质技术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十二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000多元。特别是自2010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快于东部,贫困地区快于全国。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生活持续改善,标志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农村社会面貌呈现新气象,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制度上基本实现了公共财政农村全覆盖,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在大力改善民生的同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农村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加强。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同寻常、来之不易。5年中,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财政收入和出口增速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国外转移,给农产品需求、农业农村投入增长、农民转移就业等带来不利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明显趋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不断加剧;城镇化快速推进,青壮年劳动力继续转移,务农劳动力老龄化愈发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并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发生农业萎缩、农村凋敝等严重问题,而是呈现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党的“三农”方针政策正确,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政治和制度优势。

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保持“三农”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一是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突出强调“四化同步”。二是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方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提高政策针对性和资金使用有效性。三是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四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三权分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五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推动基层干部作风转变,党在农村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积累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新鲜经验。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三农”工作肩负的使命极其重大。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有利条件看,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推动力更加强大;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牵引力更加持久;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农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源动力更加多元。从困难挑战看,随着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价格波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难度加大;随着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难度加大;随着国内外市场相互影响加深和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倒挂加剧,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难度加大;随着农产品价格变化、农民务工环境趋紧,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由于连续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一些地方放松农业、忽视农村的倾向开始抬头,如何持续强化重农氛围,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2016年及以后更长时间内,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十分巨大,任务非常艰巨。对此,我们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工作上充分准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