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周期波动及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周期波动及启示

价格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剧烈的物价波动。对过去的物价波动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利于做好当前价格工作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价波动周期划分

利用“谷—谷”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物价(本文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波动进行周期划分,有代表性的物价周期有5次。

第一次是1978年—1983年。在这一轮周期中,物价峰值出现在1980年,为7.5%,物价周期的峰谷落差为5.5%。其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我国出现明显的投资过热、消费支出增加等状况,财政支出加大导致严重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国家调整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价。

第二次是1984年—1986年。此时我国价格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全面放开价格有效活跃了市场,也使隐蔽的供给短缺和受抑制的需求进一步公开化,加之经济过热、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物价全面上涨。1985年物价涨幅达到9.3%,物价周期的峰谷落差为2.8%。

第三次是1987年—1990年。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回暖,但经济运行中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加之1988年的“价格闯关”,物价涨幅达到18.8%,1990年又急降到3.1%,物价周期的峰谷落差高达15.7%。

第四次是1991年—1999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波幅最大的一次物价周期,峰谷落差高达25.5%。其中1992年—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分别达到44.4%、61.8%和30.4%,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房地产热,导致1994年物价涨幅达到24.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物价峰值最高的一年。

第五次是2007年—2009年。这一时期物价的峰谷落差为6.6%,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