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实质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

黄群慧:实质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

第三,从产业层面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关键任务是化解产能过剩和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工业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一方面,对于步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工业,化解在工业化中期所积累庞大的工业产能,无疑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大任务。到2016年2月,我国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多月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此轮工业产能过剩化解任务的艰巨性。“十三五”时期如何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过剩产能实现市场出清,是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当前,尤其是要做好对于钢铁、煤炭、电解铝、建材等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互联网+中国制造”,加快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中国制造业有了到2050年的发展蓝图,更在于描绘了中国未来整体经济增长“新发动机”,这是中国经济在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一个重大突破。

无论是化解过剩产能,还是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战略,都要注意把握使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力度”和“协同度”。一是要坚决避免以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为借口,进一步强化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从而影响良好技术创新生态的建设;二是要注意政府政策的协同性;三是注意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推进产业政策从政府选择、特惠措施为主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取向,转向普惠性、促进公平竞争和科技进步的功能性产业政策取向。

第四,从区域层面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关键任务是通过实施新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工业资源配置,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新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这些战略的实施有赖于工业供给要素的跨区域有效流动,另一方面这些区域战略实施也极大地拓展了工业增长的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促进我国工业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创造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工业投资需求,同时也努力构造研发与制造产业链条京津冀三地跨区域协同的新的工业生态系统;长江经济带战略覆盖全国11个省市,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工业分工协作,形成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制造业协调发展带,有望形成若干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向的、世界级的、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则旨在到2030年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意在于创新驱动,而企业家角色的核心内涵正是创新。实质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从企业层面处置“僵尸企业”、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还是从产业层面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及从区域层面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新区域发展战略,都要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作用,调动企业家创新积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