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翟筛红发扬“工匠精神”侧记

全国劳动模范翟筛红发扬“工匠精神”侧记

摘要:老翟的“工匠精神”,还浸润着他身边的年轻人。中建五局装饰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郭志勇说,2007年,他从行政管理转到技术管理岗位,刚开始并不情愿。作为前辈的老翟用一句话点醒了他:“技术是永远不会落伍的工作,精通一门技术,才能够安身立命。”

“老翟来了!”中建五局装饰公司的项目工地,工人们一听说生产经理翟筛红来了,心中对他既敬畏,更敬佩。

敬畏的是,他对施工质量有着一双“火眼金睛”,看出毛病来就会要求返工。敬佩的是,翟筛红是“全国木工状元”,只要他出手,必属精品。

47岁的翟筛红,算得上是几千万建筑工人里的名人,但翟筛红见了谁都很谦虚,他说“我始终是手艺人”。

作为手艺人,老翟的拿手绝技是传统木工活。画线、打眼、锯榫、拼装,老翟无不做到精准。对着一块木料,老翟一刨子推下去,刨花厚薄均匀,卷曲起来如同一件艺术品,可以直接用于贴皮。几乎失传的古老窗棂做法“乱冰纹”,每块木料从不同角度拼接,在老翟手中也能不差毫厘。

凭借着“十八般武艺”,翟筛红于2006年参加全国精细木工比赛并夺得第一名,战胜了29个省区市的116名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状元”。在实际工作中,他参与施工的项目,先后获得3次鲁班奖、2次全国建筑装饰奖。

尽管名气大了,又逐渐走上管理岗位,但老翟始终不忘作为一名“工匠”的初心。老翟说,他16岁开始从学徒做起,一直跟木头打交道。

老翟清楚地记得,1995年,他应聘进入中建五局装饰公司。当时社会上有些木工做门,门缝3、4毫米都没人管,似乎能用就行。而公司严格规定门缝只能在1.5至2.5毫米之间,超出范围就是不合格。工作这么多年,他始终遵循着这种“毫米级”的规矩,对于质量的要求高于一切。

老翟向记者比划说,他到了施工现场最看重的,就是边边角角的那些细节。比如木饰面对平整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不贴合就会出现刷漆后的起泡现象,因此在很小的方面都要力争做到完美。

面对高难度的工程项目,“老翟来了”又像是一颗“定心丸”。两个多星期前,湖南长沙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样板间需要甲方确认,而业主的要求很高。他立马赶到长沙,不仅进行技术指导和协调,还亲自动手操作。

设计方案中,有一件传统建筑中的“挂落”。39块构件全部靠卯榫结构连接,不用钉子和胶水,整个装饰公司很少有人会做。最后,他花了两天时间制作完成。老翟说,这类东西的难度在于“纯手工”,考验的一是基本功,二是耐心,三是精准度。

施工现场,老翟将工具包里的“宝贝”小心翼翼地取出来码放整齐。锯子、刨子、凿子等工具有几十样,磨刀石就要带4块,用于打磨不同类型的刀具。正是借助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工具,老翟将一根根普通的木料“化腐朽为神奇”。

不过,时代的变迁,让老翟也产生些许困惑:现在的木工使用气钉枪、电锯、切割机,抛弃了榔头、锯子、刨子等传统工具,很多人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而制作传统器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会不会空有一身好手艺无用武之地?”而老翟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施工方式,但追求高品质的“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自己是手艺人,会做到老,学到老。只要不断提高和创新,就有生存的空间。”

如今,在项目工地上见到“老翟来了”,他背工具包的情况少了。更多时候,老翟带的是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根据设计图纸比照现场施工情况,查找施工中存在的细小问题,用另一种方式追求精益求精。

老翟的“工匠精神”,还浸润着他身边的年轻人。中建五局装饰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郭志勇说,2007年,他从行政管理转到技术管理岗位,刚开始并不情愿。作为前辈的老翟用一句话点醒了他:“技术是永远不会落伍的工作,精通一门技术,才能够安身立命。”

2007年,中建五局装饰公司“翟筛红班组”成立,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木工技术人才。2015年,翟筛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逐步形成了“劳模领跑+团队创新”的格局,一年时间申报专利10多项。老翟说,他希望带动更多的人,把传统木工的技术和精神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