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天: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开放思维与国际视野(2)

郑云天: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开放思维与国际视野(2)

融入世界,迈向共赢开放

“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逐步迈入了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时期。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彰显了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沿线国家总人口达43.5亿,占全球60%以上,但人均GDP却仅为5000多美元,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诸多经济增长指标好于全球,这就为中国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不仅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顺应全球合作潮流,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而且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望,拓展出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思路。

以中国发展助力非洲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同志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不论是广袤的非洲大陆,还是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与中国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的传统,因此就中非合作而言,中国“要充分发挥中非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的优势,以产能合作、三网一化为抓手,全面深化中非各领域合作,让中非人民共享双方合作发展成果”。十几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对非洲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投资项目多为公路、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有利于所在国的发展。此外,“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借助容量巨大的国内市场与雄厚的外汇储备优势,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一方面可以凭借庞大的内需和购买力大力引进非洲国家的商品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这些新兴国家提供它们所需的资金项目,满足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二者有机结合就能极大地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关系和民间文化交往,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利共赢,让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能够充分享受到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进而通过良好的示范效应,增强中国软实力,为谋求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坚实基础。

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新时代互联网为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机遇。习近平同志真诚地向世界昭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的过程中,将给出更加合理的“中国建议”和“中国方案”,并成为“世界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展现我们的国际担当精神。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