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需要升级,由房地产拉动的高耗能产业已饱和,去产能的实质就是去除粗放发展的后遗症,诸如智能制造、环保产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和新型服务业要跟上。
三是推进能源革命。近期要做的就是大力节能提效,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低碳能源发展。鉴于煤炭总消耗在2020年前见顶,可考虑较高比例地实现直燃散烧煤的替代;空气质量方面,实现五年有明显进步,十年有治本效果。
四是将低碳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考核指标。遵循“环境优先”原则,推动农村能源形态的进步;设计和推进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的发展,使城乡固废资源化利用形成产业。
五是进一步深化和推广低碳试点。从基层夯实低碳发展的社会基础,提倡和引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建立全国的碳交易体系,逐步形成产品的低碳标准体系,以经济、金融手段推进制度化的低碳发展。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本报记者金振娅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