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以精准的产业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冯飞:以精准的产业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核心要点:

■ 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改善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影响和作用的对象是产业经济这一中观层次,如果说宏观政策重在解决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问题,产业政策则重在解决结构问题,对供给侧的引导和调控指向更加明确和具体。

■ 从长期以来的发展实践看,产业政策要准首先要明确其基本定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为新时期调整完善产业政策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定位,重点就是弥补市场失灵。

■ 当前,我国要把产业技术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在高端共性技术供给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着力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在创新技术产品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

■ 在纷繁复杂、剧烈变化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产业政策做到方向引导要准,就是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从总量与结构、供给与需求、内部因素与外部影响、体制机制与市场环境、中央政策与地方措施等多角度,剖析和找准问题及其成因,因业施策、因地施策,提高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产业政策作为五大政策支柱之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托,必须精准实施才能收到实效。

一、产业政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由政府对产业内资源配置进行科学、必要、适度和适时的引导和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改善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影响和作用的对象是产业经济这一中观层次,如果说宏观政策重在解决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问题,产业政策则重在解决结构问题,对供给侧的引导和调控指向更加明确和具体。

从国际看,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仍在艰难恢复之中,主要经济体尽管情况不同,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有所差异,但在应对危机过程中至少形成两点共识。一是将经济政策的重点调整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作为实现经济再平衡的重点。二是在需求侧政策难见成效的情况下,强化供给侧政策,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例如,美国制定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法国实施新工业战略,日本制定产业竞争力强化法,就是政府加强干预的例证。无论是否冠以产业政策的名义,事实上各国纷纷制定经济政策,支持智能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力图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

从国内看,2010年之后,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高铁、核电、航天等领域一批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但与此同时,我国供给体系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供求总量失衡,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消化;供需结构错位,高端有效供给不足,难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多样化升级的需要;新旧动能面临转换,规模体量占比较高的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增速较快的新兴产业亟待规模化发展;制造业低成本竞争优势日趋弱化,基于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新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在政策创新和精准上下功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