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以精准的产业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

冯飞:以精准的产业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

三、产业政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以精准的产业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强化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完善激励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贯穿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创新生态系统;支持模式创新,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推广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模式,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鼓励业态创新,支持“双创”平台建设,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积极稳妥去产能,推动困难行业脱困发展。化解产能过剩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施策。原则上,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采取市场倒逼、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方式,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综合采取法律手段和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加速产能过剩企业退出市场,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积极作用。

修复传统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绿色发展,实现产品升级、转型转产和扭亏增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产业集团。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支持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

着力优化增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健全和完善支持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领域,积极推动技术、材料、工艺、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补短板,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补齐有效供给短板,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补齐工业基础能力短板,持续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瓶颈;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依靠PPP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加快制定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