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面创新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城市全面创新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过去的30多年中,受益于改革开放以及劳动力、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驱动,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衰减、资源约束的强化、生态环境逼近上限,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日益乏力,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贡献度较低,产能过剩领域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蔓延,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和东南亚国家凭借低成本优势在低端工业的崛起,对我国传统工业形成巨大冲击,进一步压缩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摆脱对物质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滞缓,从而孕育较大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约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势必要改变以往过于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得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以及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部署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战略通道。

城市是行政区域内经济、政治、科教和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工业与第三产业集中地和一国经济产出的重要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相对于乡村,城市具有要素高度集聚性、资源配置高效性以及功能多元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城市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技术、人才和知识等资源的高效集成配置。作为基础设施、智力资源、风险资本、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城市提供了创新活动、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设施建设、创新制度以及创新环境等各种创新要素实现的空间。城市创新是连接国家创新与技术创新主体——企业之间的纽带,是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单元,是国家创新的具体化和特殊化体现。

当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超过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地点,城市生活将是居民主要的生活形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区域和国家发展全局影响重大,为谋求新一轮国际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我国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城市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将城市创新作为城市的重要职能,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进一步激活创新意识,产出创新成果,这不仅可以带动城市自身经济的发展,还将在城市群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形成高端辐射和引领作用,最终形成以城市创新为主导,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群、区域、城乡协同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