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干事 为官要有为(2)

干部要干事 为官要有为(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敢担当、善作为重要论述

摘要:想为,彰显的是一种思想自觉。干事的行动自觉源自于想干事的思想自觉。职责所系、群众所盼、发展所需,都要求干部必须有想干事的主观愿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治理“城市病”、增强群众获得感等许多大事、难事、实事都等着我们去干。

干事要有“敢为”之担当

领导干部在干事中敢不敢作为,体现的是胆识、气魄,展示的是责任、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敢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担当精神的深刻内涵。共产党人吸收了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华,在实践中将担当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发展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小康的决胜期,我们更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敢为之担当展示干事之作为。

在破发展难题中展示担当。新常态下,最紧要的任务仍然是发展。没有发展作基础,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群众获得感、治理现代化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现在的发展不是走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的老路,而是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路,由2.0、3.0版本升级到4.0版本。特别是补齐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协调发展等“短板”,更需要“闯关夺隘”的担当精神。我们要把担当精神转变为落实新理念、引领新常态的新招实招,从供需两侧发力,进一步激活发展新动力。

在碰“烫手山芋”中展示担当。什么是“烫手山芋”?就是那些干起来有风险、不干就留隐患的事,就是那些进退两难的事,就是那些多年来想干而因种种制约因素而未干的事。比如违法建筑、历史债务、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起来非常棘手,没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担当精神是干不好、干不成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这样的“烫手山芋”有不少,我们必须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义无反顾地将它拿下来。

在攻改革险阻中展示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割自己的肉、动别人的奶酪,有时会面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情况。在改革的大势中是顺势而进还是退避三舍,直接考验各级干部敢干敢为的勇气和担当。人人都成为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改革就能破浪前行。近年来实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都是在“啃硬骨头”中推进的。改革中的险阻一个接一个,往深处改、向实处抓,该担的责必须担,该碰的硬必须碰,该革的命必须革。我们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把握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结合点,进一步在攻坚、抓实上下功夫,以改革之举展示担当之为。

在办民生实事中展示担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干部,改善民生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办雪中送炭的事。尤其是解决“老大难”问题,需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越是民生实事,越要敢作敢为。要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党委、政府要干事;把党委、政府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事;把党委、政府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对“入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问题,要迎难而上、克难而为,让群众舒心而不闹心。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