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和政府联系社科专家的桥梁纽带
韩凯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方位、形势任务以及发展路径,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里程碑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谈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其中,最需要感悟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高度、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服务人民的责任高度、走向世界的发展高度。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市社科联要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努力推进“联、研、普”的主体工作,即通过“联”——团结联合首都社科界,“研”——提供优质科研服务,“普”——普及推广社科成果,再加上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双向推动,以此形成“一体两翼”战略,为改变“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率先做出首都社科界的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总书记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还要倍加努力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这个问题时,着重强调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的核心。市社科联是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社科界专家学者的纽带桥梁。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教导的那样,“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作者为北京社科联党组书记)
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
王学勤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特别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可能发挥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作用。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科研和传播工作的全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24字思路,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特点”,为我们的理论创新工程和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按照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北京社会科学院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智库建设为重点,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科研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抓手,以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尤其要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和科研攻关,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努力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为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添砖加瓦。同时,要结合新型智库建设,克服总书记讲话中明确指出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抓薄弱,补短板,使“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