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克鉴: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3)

谷克鉴: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3)

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原则与权变相统一、坚守基本原则为遵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系统设计、兼顾存量,但更需突出重点、着眼长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重大调整,不可能完全代替需求管理政策组合中某些手段的相机使用,但应避免不合理的路径依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供给侧的方方面面,确实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应设定长期和短期目标,但须突出其长期目标和工作重点。这就要求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同时聚焦生产率的全面改善,赋予原有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含义。具体建议:

一是突出强调生产率在改善供给体系质量的评价功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的是生产率提升和供给体系质量的改善,改进原有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功能,如:改变原有的国家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各地和各部门具体的经济建设项目,转而投向可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教育、创业扶持和创新孵化的基础项目。

二是科学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综合功能。需求管理特别是总需求管理可以依托成熟且为我们所熟悉的财政、货币和收入分配政策加以实施,但是供给侧管理需要在技术和产业选择方面,充分发挥产业和技术政策的引导作用和载体功能,确保精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管理。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在选择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带动效应中的决定性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管理离不开政府指导和规划,特别是这些改革涉及既有生产要素的调整,不少甚至涉及地区间经济利益的调整,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实施,但是千万不可忽视市场机制在选择技术和产业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管理走弯路。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显现是一个慢变和长期的过程。同需求侧管理和总需求管理决然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生产要素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重新配置,这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财政政策转移支付、收入分配政策再分配购买力的快速创造需求的效应有着天壤之别,应当长期规划、深入观察和系统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管理的全过程。

五是重视改进生产要素质量和促进生产要素的结合。在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趋提高、货币政策受限明显的条件下,注意汲取欧洲资本市场发展的教训,面向创新和中小企业的资本同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实际需要,结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改进投资杠杆功能,改善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结构、运行和监管体制,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六是将开放型经济纳入供给侧管理。过去,我们着眼需求管理重视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球化历史表明,贸易利得才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基本贡献。已有研究证实,不仅出口可以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而且进口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拒绝开放型经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